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6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62(2 / 2)

陶渊明眼珠子一转,突然说道:“刘郡守,你看这样如何,我们也只是暂借宝地一用,为的是集结部队,一旦我们出征江州,那就把军府迁走,不再在江夏了,为了答谢这段时间的叨扰,我们会给你足够丰厚的回报的,三百条运输战船,后面就归你使用,充作讨贼先锋了,你看如何?”

这下连庾悦都瞪大了眼睛:“陶长史,这,这可是三百条战船啊,要是给了刘郡守,我们后续运输怎么办?”

陶渊明哈哈一笑:“难道主公到了江州,还想着再回来吗?”

狭路相逢勇者存

庾悦闭上了嘴,脸色不太好看,而罗龙生则眉头微皱:“陶长史,呃,渊明,虽然这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是有进无退的勇气,但是不是有点过于托大了呢,江州那边现在没有了我们的军队,而这些时日以来,妖贼在英纠这路人马失败后,又跟进了一两支军队进入江州,虽然数量不算多,但也让不少你说的这种割据一方的打着妖贼旗号的当地豪族加入了他们,我们这个时候带着几千新兵,甚至这些新兵都缺乏训练,更是有些直接是俘虏归顺,其忠诚度都可疑呢,带着这支部队,进入江州与妖贼作战,万一输了,那可就回不来了啊。”

就连到彦之也好心地劝道:“陶长史,这个时候不要意气用事,还是稳妥点的好,你们的出击是我们整个荆州军团的前锋,关系到大军的军心士气,可不止是你们个人的得失啊。”

刘真道哈哈一笑:“陶长史,你在荆州江州可有关系,就算大军不利,溃散了,你也能找到些渔家,农户帮你脱身,可是庾将军他们可就未必能走得脱了,你可得为他们多着想啊,还有那几千将士,真要在这种环境下作战,能打赢吗?”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这次我可不是被妖贼绑架到荆州,无处藏身只能找到渔家相助,我既然身为建威将军长史,就要与大军共存亡,不然临阵脱逃,也会死于军法,刘仆射,这点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我没有接到命令就擅自脱离部队,你随时可以斩我。”

刘穆之点了点头:“这是必须的,你既然入了庾公的幕府,成了他的长史,那就不再是不受国法军法约束的名士陶潜,而是朝廷的官员,要和其他的将士文武们一样,受到军法的制约,所以,你还是最好想清楚,准备充分了再出击,刘虔之太守那里,我可以帮你再宽限一个月的时间。刘太守,你…………”

陶渊明摆了摆手:“不用了,刘仆射,谢谢你的好意,但是这次在江州的出击,宜早不宜迟,半个月内出击,几乎是必胜之局,而如果再拖上一个月以上,那反而胜负难料了。”

刘穆之笑了起来:“那陶长史,请你当着这满殿文武军吏们的面,说说理由吧,呃,如果这事事关军机,不可外泄,我现在也可以让大家离场。”

陶渊明笑道:“这不是什么大机密,我相信在场的也全是大晋的忠臣良将,断然不会把这些原因外泄。其实,这就跟当年刘大帅京口建议,推翻桓玄一样,打的是速度和气势,我虽然不太懂军事,但经历了几次这样的事情后,也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一战,我们就是要明着大张旗鼓地,以最快的速度出击江州,如此,则会让江州当地的豪强们,站在我们这边,而不是敌人那里!”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刘虔之:“刘太守,当年你们第一时间就加入了刘大帅的建义部队,请问如果刘大帅当时只有几百人,按常理说,他应该是逃向江北,与刘毅会合,再召集江北那里的北府军将士以图起事,如果是这样做的话,你们三兄弟还会加入刘大帅吗?”

刘虔之咬了咬牙:“这种扯旗造反的事,有进无退,要是不敢攻击建康,反而是退往江北,那注定是要失败的,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象刘敬宣他们那样逃到南燕,所以我们兄弟是不会追随不敢一战的刘裕的。”

陶渊明笑了起来:“这就是了,还有庾公,当年刘大帅京口建义,三天内连战连胜,直到建康城外,但当时他们的人马不过两千多,却要对战桓楚的五万大军,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城中的世家也暗中和刘大帅联系,答应加入他们这方,难道你们在这时候,就敢把身家性命压在兵力不足楚军十分之一的京口刘裕身上?是什么原因让你敢这样判断的?”

庾悦得意地说道:“当年刘大帅虽然兵少,但气势如虹,两三天内连续几场恶战大战,击败了楚军最精锐的部队,把吴甫之,皇甫敷这几个楚军最强的将领也斩杀了,桓玄这时候虽然派出了十倍于刘裕的大军,但这大军一半以上是以前的北府军老兵,这些人根本不会为桓玄死战的,很可能临阵倒戈,而楚军早已经丧胆,气势上完全被建义部队所压制,这胜负是一眼就能看清的,我们不站在胜利者一边,难道还要继续保桓玄这个篡位的反贼吗?”

陶渊明满意地点头道:“这就是了,刘大帅当年不以兵少而退缩,连战连胜,虽然本身损失也不小,但是会有更多的人加入,相反楚军虽众,却已经气势上完全给压制,看到京口义士就发抖,想逃跑,连桓玄本人都不抱胜利的希望,随时想溜,这样的人心向背和两军气势,早就决定了胜负。”

“我们今天也是同样的情况,徐道覆气势汹汹,联合天道盟的妖人们,偷袭而来的这一波,是他们全力一击,也最有把握的一次进攻,这次进攻给挡下,徐道覆几乎是单骑逃跑,连江夏的守军都带走,放弃了江夏这样重要的港口,这说明这个妖贼大将,同样已经丧胆,现在的大江两岸,从荆州到江州,每个人都知道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到了我们大晋这一边,妖贼顾不得两头,只能全力集中剩余的兵力,靠了数量优势,先挡住刘大帅从建康的出击,只有守住了历阳到雷池,左里这一线,稳定了前线,才有可能再次回头过来攻打荆州。这也是徐道覆如此匆匆离开的原因。”

庾悦眨了眨眼睛:“可是,妖贼不是有军队到了江州了吗,他们也可以收拾江州,还有荆南湘州一带的局势,集结仍然附逆于他们的部队,起码保证退往岭南的通道吧。”

陶渊明冷笑道:“要是这时候想着回岭南,那不用打,这仗就已经输了,徐道覆要是有此意,早就先往岭南跑了,还要再东进与卢循会合什么?”

出征江州有奇策

朱超石笑了起来:“我们都以为陶公是天下名士,擅长吟诗作赋,或者说为国出使,唇枪舌剑,这是你的所长,可想不到,这战阵之事,军心士气,你也是一清二楚啊,真的是要让我们刮目相看了。”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先祖侃公,当年当上荆州刺史时,也被人看成不过是刀笔吏罢了,不会打仗,可是他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大小的战斗,早就自行领悟了兵法奥义,我陶家的传家典籍中,也有十余篇兵法,皆是先祖侃公多年的心血,陶某不才,学得了一些皮毛,今天在这里献丑了。”

檀道济叹了口气:“你说的这些,都是深通兵法的,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能,充满了诈术和欺骗,那按陶公的看法,你这样全力出击江州,难道有把握逼降江州的这些土豪吗?”

陶渊明摇了摇头:“江州那里的情况比较复杂,有象胡藩家族这样忠于朝廷的,也有六七个在历年来的战争中,有重要家族成员死在北府军手中,所以死忠于妖贼的那些盗匪山寨,但更多的,七成以上,则是摇摆不定的豪强,他们既不会倒向朝廷,也不会完全帮助妖贼,纯粹是看谁势力庞大就倒向谁。现在我们刚刚在马头大胜,徐道覆逃走的时候,不仅尽撤江夏守军,也会召集那些死硬派的江州驻军去加入他的部队,因为在妖贼内部,两个贼首也同样会有明争暗斗,若是真的光杆将领回去的徐道覆,恐怕小命都未必能保呢。”

檀祗哈哈一笑:“这倒是的,在妖贼内部,手中有兵马,才会有主动权,徐道覆怎么也得凑个一两万人马才敢回去,不然卢循要是以兵败之罪将之斩杀,他连自保之力也没有。这么说来,江州那里的人马,徐道覆也要抽调一些吗?”

陶渊明点了点头:“这是必然的,徐道覆现在不能两面作战,妖贼看似还有二十多万军队,但精锐和核心已失,徐道覆进攻建康的时候就折损了不少本部精锐,相反倒是卢循的部队没有受到重大打击,而且卢循的军队是以水师为主,他们现在是想依托船队,从历阳开始,节节后退,先稳定战线,最好是能在水战中大破朝廷的水师,如此可逼迫建康方向的追兵不能水陆并进,只能放慢速度,如此,他们才有反过身来再次攻打荆州的可能。”

檀道济沉声道:“那我们出击江州,就是断他们的退路,可以对妖贼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不过,马头一战,我军损失也非常大,荆州军团这里,没有两个月无法恢复元气主动出击,陶公,庾公,你们要是出击江州,要做好在一个月,甚至一个半月内孤军奋战的准备了。妖贼为了保证逃回岭南的退路,也不太可能完全放弃江州的,陶公,你的想法恐怕不能太乐观。”

陶渊明淡然道:“我没说徐道覆就真的不留后路了,只是说他在这个时候,不可能再分散主力,甚至是精锐来确保江州了,因为妖贼的精锐失了太多,这时候再要分兵,那肯定正面不敌刘大帅。他就算派出一两支杂牌部队进入江州,也不过是给江州的地方豪强们打打气,让他们看到妖贼仍然是有实力的,另一方面,他们可能需要抽调广州留守的老贼,上前线去支援了。”

朱超石笑道:“若是如此,广州空虚,说不定就给了我们大军渡海偷袭,抄敌后路的机会了。”

庾悦不信地摇头道:“从海路进攻广州,相隔数千里,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再说,大晋若是有这样强大的舰队,早就从大江上击破妖贼了,又何必舍近求远,去打那广州呢?岭南的水土于我们将士不服,就算打过去,恐怕也会疫病丛生,失去战斗力呢。”

陶渊明摆了摆手:“这些就不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了,我们只需要考虑出击江州的情况,之前庾公在江州奋战一年,对那里的情况很熟悉,而这回我们有罗军主,还有熟悉军中操作的数百老兵,以此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数千军队,在这个时候是完全可以横行江州的,只要我们大张旗鼓,然后正面渡江,先消灭赣南的两三家死硬派的妖贼同盟,如林家寨,周家坞这两个土豪头子,到时候不仅会有充足的粮草,也可以立威江州,那些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就会来降了。”

朱超石的眉头一皱:“林家寨,周家坞可是从东吴时期就在江州的本地大族了,势力庞大,而他们的山寨和水坞也是易守难攻,你新建的军队,真的可以拿下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哦,对了,檀将军,这回我还要跟你借一个人,你可千万不要推辞哦。”

檀道济的眉头一皱:“你莫非是想跟我借胡藩将军的长公子,胡隆世?”

陶渊明点了点头:“是的,这回去江州,他们胡氏一族的支持,至关重要,之前庾公在江州转战一年,几次联系胡家,也没能形成联手,着实遗憾。”

檀道济叹了口气:“胡家在当地是名门大族,多年来也跟不少江州本地的豪强有联姻之类的关系,胡藩将军一向忠心赤胆,家中男丁也有不少从军报国了,留在本地的家族,我们实在无法要求他们做得更多了。能闭门自守,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

陶渊明微微一笑:“之前妖贼势大,胡家无法正面对抗,只能自保,情有可缘,但现在实力的强弱对比已经逆转,我军大胜马头,徐道覆精锐尽灭,江州这里也不再有妖贼的本部主力,如果胡家肯正式出面,移檄江州各地,号召大家归顺朝廷,那想必一定可以一呼百应的,所以,小胡将军我是一定要借用的,没有他的存在,我无法取信胡氏一族,而且,刘仆射,这里还需要你的诏令哪。”

诏命难达便宜事

刘穆之的眉头微微一皱:“你要什么诏令呢,陶公?”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现在朝廷远在建康,而大江的航道给妖贼所阻,皇命难以传达,走桐柏山道进入荆州也并不是太安全,毕竟司马国璠和司马楚之二贼窃居雍州东部和豫西北,随时可以袭扰这条山中通道。鲁少将军,这有赖于你尽早消灭这股反贼和叛徒了。”

鲁轨冷冷地说道:“刚才本将已经向刘仆射讨得了命令,就是要全力消灭这股贼寇的,不过,这需要点时间,罗军主离开后,我这里的实力削弱不少,也需要回雍州补充兵力,筹集粮草,再行出击,刘郡守,等陶公他们的江州部队出发后,我恐怕还要跟你这里合作,共击贼寇呢。”

刘虔之勾了勾嘴角:“只要是刘仆射下的命令,只要是大晋所需之事,本官自然会全力配合。不过,江夏作为出击江州,堵住桐柏,以至于水师舰队东进时的前沿港口,要供应三路大军的军需,成为基地,恐怕也有力不从心,还需要刘仆射多多关照才是。”

刘穆之正色道:“放心,江夏方向会是接下来整个西部战线最重要的基地,所有的粮草军械,包括援军,都会优先供应这个方向。刘郡守到时候按我的这些命令,分配好物资保证各路大军的供应即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