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47(2 / 2)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因为杜瑗的身体不好,杜慧度乞求回交州见父亲最后一面,交州离着建康太远,又世代是杜氏一家接掌刺史,在当地威望很高,妖贼起事作乱以来,曾经多次派使者去交州,想要劝说杜瑗与之联手,这些使者无一不被杜瑗当场斩杀,以明心迹。”

刘道规的眉头微微一皱:“可是杜瑗也没有发兵攻打广州,端了妖贼的老巢嘛,这种斩使之举,也许只是作给外人看的。实际上他和妖贼是处于不战不和,不统不独的这种状态。”

刘穆之微微一笑:“要知道,杜氏的交州本身就是偏远荒凉,人口希少的一个边州,户口不过三四万,兵马不过万余,不仅要对内震慑各路蛮夷异族,而且还要防备南边的林邑国,林邑这几年屡次借口兴兵攻打交州,交州能独立顶住他们的攻击,已经不容易了,想要起兵外出征战,更是难上加难,一个不留神,就会重蹈益州毛氏的覆辙呢,能不降服于妖贼,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刘道规叹了口气:“说的也是,这妖贼一路之上,望风归降的中原士族甚至是世家子弟都不知凡几,就连我们北府军的一些老兵和军官都投降了他们呢,一个小小的交州,能坚持到现在不降,我不应该说他们一个不字的。这么说来,杜慧度给放回去,也是出于这两年交州的忠诚的回报吧。”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这时候再让杜慧度当人质,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去年底的时候,在建康围城战中,就把杜慧度放回了交州,这小伙子当时都不想离开,说不要临阵脱逃在这个时候离开建康,我还劝了他好一阵,最后说万一建康不保,还要他们在交州以后继续跟妖贼战斗,有机会复国呢,而且孝字为先,如果这时候不回交州见父亲最后一面,只怕交州有落入贼手的可能。他这才肯回归交州呢。”

刘道规点了点头:“以我对这些南方蛮夷,以及蛮荒之地的了解,此言非虚,武陵,广州都是蛮夷部落远远多过汉人,我们汉人的刺史,郡守只能呆在郡汉与州治的城池之中,外面大片丛林山野都是蛮夷部落,如果是威望很高的老刺史死了,那很可能当地的政权会落到本地的豪强大族,其实也就是当地的蛮夷酋长的手中,这些人未必会忠于朝廷的。也许真的会变天呢。”

刘穆之笑道:“所以,我们得尽快把杜慧度给送回去,顺便带去朝廷新的任命,让他接任交州刺史,杜瑗已经年近八旬了,不管是不是能活下来,都不太适合继续当刺史了,而杜慧度在建康当了多年的人质,也为官多年,现在又多了军事经验,这个时候回去接任刺史,最是合适不过。谢家又有意走一走这条去交州的航线,于是主动承担起了护送之职,跟杜慧度一起走的,也还有谢家的几个子侄,以及千人左右的家丁护卫部队,结果还算不错,来回很顺利,还摸清了航道与水文,若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寄奴也不敢派出数千军队,坐海船直取广州呢。”

刘道规沉声道:“海路艰难,就算是有海道和水文,但妖贼可是有海上舰队的,护送杜慧度可能是侥幸成功,因为敌军不知我军动向,但是要是大军远距离奔袭广州,那妖贼若有防范,派出战船队来拦截,那我们岂不是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刘穆之正色道:“妖贼的海军主力,都是通过拆卸后重组,进到大江成为水师,现在并没有建造出当年下海时的船队,这点消息我们已经探明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妖贼败退回广州之前,拿下广州城,勿使卢循和徐道覆,再有下海逃亡的可能!”

千里追杀除后患

刘道规长舒了一口气:“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个时间大哥算得正好,妖贼决战之时,因为心里想着有广州和岭南这个退路,所以不至于拼死一战,在败退的时候发现老家如果给端了,这时候手下会一哄而散甚至是主动献主而降,这才是大哥的计划,除了胜利外,还要用尽可能小的代价来取胜。”

刘穆之点了点头:“如果你的船队可以去和寄奴的水师会合,那决战取胜的把握会大大增加,你这里江陵大胜,有过击败妖贼主力船队的经验。也正面打败过徐道覆,妖贼内部,闻荆州军团之名,人人丧胆呢。”

刘道规得意地笑了起来:“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不过,比起大哥来,我的这点名声算不了什么,说起来,这还是建义之战后,快十年了,我和大哥第一次真正地联手作战呢。”可说到这里,他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喃喃道,:“还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再上战场呢。”

刘穆之连忙转移了话题:“好了,建康那边的情况我也告知你了,你如果是准备派水师西进,与寄奴大军夹击妖贼,那我们要早点把这个消息传过去,好让寄奴有所准备才是。”

刘道规摇了摇头:“没有这个必要,不管大哥知不知道我军会西进援助他们,他都会做好独立战胜妖贼的准备。而且,这夹击部队,我准备以朱超石为主将,带领荆州水师,搭载两万军队前去。”

刘穆之有些意外:“朱超石?虽然小石头立了大功,能力也足够,但你舍弃檀道济,檀祗这些军职更高,资历更老的大将,是不是不太好?”

刘道规摇了摇头:“我准备让檀祗回到武陵,整合当地的军队,再带去援军,好横扫湘南各地,至于檀道济,要率军北上,到当阳一带,一边是接应江夏方向过来的援军,另一方面,也要对鲁宗之的雍州军团,有所防备。”

刘穆之满意地点头道:“还是你考虑得周全,如此,可以多方行事,不给妖贼一点机会,现在他们新败于荆州,建康,士气已经大降,雷池左里之战虽然是他们擅长的水战,但我们的水师船队已经很强大,士气更是比天高,正面打起来,也完全不惧妖贼,这次若是胜利,可以把天师道这个持续近二十年的毒瘤彻底铲除,我大晋,也可以得到难得的安宁。”

刘道规叹了口气:“表面上的这些邪魔歪道虽然可以苦战胜利,消灭掉他们,但是那些阴影中的敌人,恐怕就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了,你这回说要追查某人来到的荆州,我想不会是徐道覆吧,庾悦和鲁宗之的事我已经说完了,你应该说说你的事了吧,也许,我还能帮得到你。”

刘穆之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我是为了陶渊明而来,你这里可曾见过他?”

刘道规有些意外,上下打量着刘穆之:“陶渊明?他不是朝议之上公开说要跟后秦联合,请后秦出兵攻击妖贼,给赶回来的大哥和朝臣们定性成了叛国之徒,关押起来了吗?”

刘穆之点了点头:“但关押的地方却是孟昶在宫城内的尚书行台,刘婷云现身刺杀孟昶的时候,陶渊明就在一边,还大骂刘婷云,高呼外面的卫士来救,结果卫士赶到时,孟昶与刘婷云是同归于尽,而陶渊明也是身负重伤,给一剑刺中了心口,离心脏只偏个一寸,刺中就没命了。”

刘道规的眉头一皱:“这么险?那恐怕还真的不是有意作戏啊,孟昶有这等剑术能和刘婷云这样的杀手头目同归于尽?”

刘穆之摇了摇头:“那倒不是,孟昶是发动机关以暗箭射杀刘婷云的,徐羡之和谢晦查过现场,这个机关和暗箭也是没有问题的。陶渊明应该没有说谎。”

刘道规叹了口气:“陶渊明这个人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但总感觉这个人和世家子弟不同,那种狂妄和背后似乎是要刻意地隐瞒什么,让我感觉过很不舒服,而大哥也和我谈过此人,说是和他在一起,,会有一股莫名的压力。这么说来,陶渊明身上可能会有你觉得重大的嫌疑和线索吧,你是不是怀疑他是黑手党中的人,甚至,是天道盟的?”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我早就有这种怀疑,但一直没有这个证据,现在刘毅,孟昶,庾悦还有徐羡之公布了他们的身份,都是新的黑手乾坤的四方镇守,而更诡异的是,当年黑手党重建之时,居然是陶渊明接受的王珣的拜托,找刘毅重组起来的,而他自己却没有加入,我不相信陶渊明是真正的如此淡泊名利,不去管俗世之事的人,要不然,他何必这么积极地去联系寻找后秦援兵呢?他有这么爱大晋,有这么爱京城的百姓?”

刘道规笑了起来:“但你又不能当面怀疑或者说他不爱大晋,不爱百姓啊,他受了这样的重伤,没几个月根本不可能复元,你说陶渊明失踪了,跑到荆州了,,这又怎么可能呢?”

刘穆之摇了摇头:“这就是最诡异的地方,徐道覆最后一次全力进攻建康,登陆南塘,也正是谢玄身为斗蓬出面,劫持了皇帝,在太庙单独面对寄奴的那一次,就在这一天,陶渊明也失踪了,他所在的孟府的所有看守和护卫全死在天师道杀手的兵器之下,而且,显然是徐道覆的总坛卫队所以,因为找到了不少他们独门暗器,也就是说,徐道覆劫走了陶渊明,这就是我来荆州的原因。”

刘道规微微一笑:“所以,这其实是个很好的理由和借口,你想借此除掉陶渊明,是不是?”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轻轻地跳了跳,低声道:“让你猜对了,寄奴为人心善,又要考虑不得罪天下名士,陶渊明以前虽然有私通敌国之举,但他毕竟可以说这是为国分忧之举,以此罪杀他是有违国法的,但陶渊明公然地多次反抗寄奴,明确地号召士人不与朝廷,不与北府合作,不管他背后有什么,此人都不可留,现在他与妖贼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杀他理由,以绝后患!”

罗织罪名斩陶公

刘道规的眉头一皱,说道:“无罪而杀人,即使是陶渊明这样高度怀疑的对象,是不是也太过了点呢?我知道你在青州以子虚乌有的通敌谋反之罪把韩范,封懿这些人给处决了,即使是王镇之也对此颇有非议,而陶渊明的名望在整个大晋,要比曾经是南燕高官,又是青州的大豪强的韩家要好了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天下名士,大文人,现在给人的印象是一心为国四处奔走,又不象世家子弟那样占了大量的田产地产,只想为自己捞好处,这样的人,不可轻动。”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动了是象杀嵇康一样,有失天下士人之心,所有的太学生,都愿意为之代死是不是?”

刘道规叹了口气:“如果你没有明确的他叛国或者说是通敌谋反的罪证,就要杀他,只怕会比当年司马炎杀嵇康时更失人心。我们现在还没有彻底跟士族翻脸的本钱,要是连你的吏士学校都办不下去,那可就麻烦了,曹操当年明知刘备有巨大的威胁,但在刘备公开背叛他之前,也不能随便下手,所谓杀一人而绝天下人望,阻天下英才来投的事,在大业未定之前,不能做啊。”

刘穆之摇了摇头:“从我处理韩范,封懿的情况来看,并没有阻绝青州士人来投之路,就是我的那个蓝翔吏校,现在来投奔的士子也是每天络绎不绝,以至于我得安排专门的测试来鉴定入学之人的本事是否合格做个吏员,而不是虚有其表夸夸其谈,却无实际办事能力的。其实,士族之间还是僧多粥少,想当官当吏的,远远比士族的人数多,我觉得不至于因为杀一个陶渊明,而弄得天下无人来投奔了,你我都是士族,从你的角度,当然,是从当年那个在京口耕地放牛的刘道规刘三郎的角度来说,会怎么看此事呢?”

刘道规不假思索地说道:“从我的角度,如果不知陶渊明沽名钓誉,屡次与大哥作对的话,听到他因为被妖贼劫持到荆州,而被我们以通贼的罪名处死,一定会认为这是大哥和你刘长史公器私用,挟私报复,这样的当权者,不值得我再去效力追随,只怕我宁可要当一辈子的刘三郎,也不愿意出仕了。”

刘穆之的眉头一皱:“有这么严重吗?要是我这里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他和妖贼有联系,证明他以前参与了包括组建黑手乾坤在内的一系列叛国之事呢?要是我能证明他想借着与后秦借兵之事,私通外国,甚至想要去夺刘大将军的兵权呢?”

刘道规叹了口气:“就是因为以往的这些恩怨,所以就算这些铁证如山的事,也不能作为杀他的理由,因为,我们无法证明,这些事情就是叛国,在他这里,可以说这是在救国,而叛国只不过是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罢了。”

刘穆之冷笑道:“与黑手党勾结合作,甚至奉了王旬的命令,重组黑手乾坤,难道这还不够叛国的吗?”

刘道规反问道:“那刘毅,孟昶,徐羡之,庾悦这四个是不是也叛国了?你要用同样的罪名是不是要把他们四个先给斩了?陶渊明只是传承了黑手乾坤,自己没有加入,因为王旬对他有恩,而现在连我大哥都赦免了这黑手乾坤,拿这个理由来处置他,太勉强了。”

刘穆之咬了咬牙:“那私通后秦这个敌国,然后不经朝廷授权,就与敌国议和,借兵,条件是要驱逐和流放朝廷大将,大晋的实际掌权者,这样的大罪,还不够杀他的吗?”

刘道规摇了摇头:“因为朝廷大将,大晋的实际掌权者在妖贼作乱,打到建康城下的时候,他的人和军队还没出现在建康呢,大哥亲自诏告天下过,承认妖贼作乱是他北伐南燕的结果,让妖贼钻了空子。”

刘穆之冷冷地说道:“那是他刚回建康的时候,当时人心方乱,但因为他的回去而暂时安定,可是看到他的兵力不足时,又有人想借机生事,所以寄奴主动地揽下了责任罢了,并不是他真的要承担这些责任,如果真的揽责,为何建康之战仍然是他全权指挥呢?”

刘道规淡然道:“有这个面子上的理由就行了,至少大哥是亲自认下了北伐南燕导致的国内空虚,才给妖贼钻了空子,只此一条,那所有人都在这危难之时另寻救国之法,或是回乡募兵,或是与妖贼议和,或是找后秦出兵击贼,这种时候都是救国之法,有功无罪的。”

刘穆之的眉头一皱:“可是陶渊明去找后秦议和,没有得到朝廷的授权,这是私通外国之罪。就算是私自募兵这些,也是要朝廷下令放权允许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