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笑道:“不,你要先去攻克历阳,长民何在?”
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诸葛长民,笑着走了出来:“寄奴,终于想到兄弟我了啊。”
刘裕点了点头:“历阳是你长期镇守的地方,那边的情况你最熟,让你带兵去收复,没有什么问题吧。”
诸葛长民哈哈一笑:“当然没有问题了,只不过,希乐哥会不会有想法呢?还有我现在是北青州刺史,彭城内史,可不是治所在豫州啊。”
刘裕平静地说道:“这个时候,就不要考虑什么打下来后统治的问题,先打下来再说,历阳占领后,一边安抚百姓,一边清理城中的妖贼党羽,封好府库,以将军身份暂时守城,等我大军出征时,自然会派官吏接手历阳,到时候你继续随我出征即可。”
诸葛长民舔了舔嘴唇:“现在我的部下不过三千人,能出击的,不到两千,靠这支部队,真的可以打下历阳吗,是不是…………”
刘裕摆了摆手:“长民啊,当初你手下只有两百个人的时候也敢一起建义,攻打历阳的刺史府,现在位高权重了,怎么这胆量反而见小啊。妖贼已经撤离,城中就算有守军,也是惊弓之鸟,稍遇大军就会撤离,你布点疑兵,不就结了?再说了,还有高公主从高句丽带来的船队呢,水兵船夫,也足够壮你声势。”
高云烟微微一笑:“是的,我的船队,足有五千水兵,既然南下广州的船队也不需要我的水兵,那可以集中在这一百条战船,沿江西进,诸葛将军,有了我们的这几千弓箭手,你应该对拿下历阳,有信心了吧。”
诸葛长民的身后,五大三粗的诸葛黎民沉声道:“高公主,不用你的弓箭手,光靠我们本部的兵马,足够拿下历阳城,你的人马,只需要在城外列阵助威,以壮声势就行了,这回,我会让你看到我们北府军是怎么作战的!”
高云烟笑着点了点头:“不胜荣幸,上次在广固城的时候来晚了,没有看到那场攻城战,这次,希望能弥补上回的遗憾,诸葛将军,我们走吧。”
高丽公主藏异心
当众将都一个个抱拳行礼,离开这帅府时,刘敬宣也是转身欲走,刘裕却突然说道:“阿寿,请留步,我还有话问你。”
刘敬宣收住了脚步,而殿内所有的书吏们,护卫们也都识趣地离开了,偌大的帅府,只剩下了刘裕和刘敬宣二人,刘敬宣转身笑道:“有什么事情要单独说呀,该说的我刚才不都说了嘛。”
刘裕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这让刘敬宣也收起了笑容,皱眉道:“怎么了,还是因为韩范的事情吗?胖子说之前就和你说好的。”
刘裕摇了摇头,看着已经出门远去,身形消失在二道大门那里的人群,说道:“高云烟怎么会去而复返?是谁通知她或者邀请她来的?”
刘敬宣微微一愣:“不是按原来的协议,第一批就是半个月前开始交易吗?”
刘裕冷冷地说道:“可是那个交易量,五十条船足够了,用得着带三百条船,还带五千兵马吗?她这是来做交易的,还是想攻城掠地的?”
刘敬宣猛地一拍脑门:“对啊,我怎么忽视了这个。当时我也有些奇怪,问了胖子一嘴,然后高云烟就说,这是为了防止海路上遇到百济和倭国的舰队截击,所以加了护卫的战船队。胖子也没多问,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刘裕叹了口气:“抄家韩范,讯问他认罪的时候,他勾结的外国,是后秦,北魏,还是包括这个高句丽?”
刘敬宣这下子明白了过来:“讯问的事情我没参与,最后的罪状上我也看过了,只说是勾结了后秦,还有北魏有来往,使者姓名都在列,噢,对了,还勾结了司马国璠呢。”
刘裕点了点头:“后秦是公开的敌国,司马国璠是天下皆知的叛贼,而北魏,也因为贺兰敏的关系,跟我们关系紧张,这三个都是敌国或者是准敌国,说里通外国,正好可以定罪,但以韩范的精明,要勾结外国,不会只找这几个,既然高句丽和我们有了联系,那高句丽,辽东的北燕,甚至是百济和倭国,我想他都会有朋友的。”
刘敬宣睁大了眼睛:“这家伙的势力能有这么广泛?我不太相信啊。”
刘裕冷冷地说道:“上次我们攻打南燕,就是这样,直到广固快要被围攻陷落的时候,这高云烟就突然出现了,而且也是带了两三百条战船,近万军士,这股力量,在当时我们和南燕相持不下的时候,绝对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无论加入哪方,都可能影响战争的结局,靠了这个,他高句丽可以待价而沽,甚至从南燕割一两个港口,掳走数万人口,都不在话下呢。”
刘敬宣咬了咬牙:“好个高句丽小妮子,原来一直在这里有其他朋友呢,这样算来,他们从整军到备船再到出航,从高句丽到南燕起码要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
刘裕平静地说道:“广固攻取前两个月,正好是韩范秘密出城,接替张纲出使后秦的时候,也只有这样,他才可能有机会在外面发信号找外援。我想,他找的应该不止一家,明面上是出使后秦,但实际上,所有能找的朋友,应该都找了一遍。只不过,最后积极前来的,只有高句丽而已。连北燕都没有派兵马渡海来援呢。”
刘敬宣点了点头:“是啊,不过北燕最就给冯氏篡了皇位,杀了慕容氏一脉,跟南燕早就成了敌人,不来也正常。只是这高句丽为何积极地要淌这浑水,我实在是想不通啊。”
刘裕摇了摇头:“想想其实也简单,高句丽地广人稀,整个国家强悍好战,对外战事不断,在当年前燕刚刚兴起时,就曾经和高句丽大战,打起来比打石赵,打冉闵还要费劲,后来还是少年时的慕容垂,还有太原王慕容恪这两大战神联手,才打败了高句丽,逼其退回鸭绿水以南,不得再从陆路进犯,这些年来,高句丽也曾悄悄地向北发展,吞食辽地甚至是肃慎地区的一些部落,以作扩张,但始终不敢和后燕,北燕正面冲突,毕竟国内人少,若是大败破军,那有亡国之险。”
“因此高句丽向辽地向西扩张,很难,也很危险,至于向南,跟百济新罗作战,打了几百年也是有来有回,不太可能一下子灭亡对手。所以最好的扩张方向,反而是这齐鲁之地。”
“之前南燕占据青州齐鲁之地,兵强马壮,慕容氏的铁骑也是天下闻名,不来渡海攻击他们就不错了,哪还敢主动染指齐鲁之地?可是自从我们大晋伐燕,大破鲜卑甲骑俱装,于是高句丽就起了别的心思,想趁机在这青州之地,分一杯羹罢了。”
刘敬宣哈哈一笑:“原来如此,我说他们怎么会这么忠心,一下子来朝贡了呢,寄奴啊,这一切,你和胖子应该早就看在眼里了吧。”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我和胖子早就讨论过,高句丽人皆好战,但是缺乏重装甲骑,所以跟慕容氏战斗时,野战不敌,只能靠着弓强箭快守城待机。南燕灭亡,他们马上就跑了过来,或者说,他们想在南燕灭亡前就赶过来,恐怕是想助南燕守城,让我们退兵,从而跟黑袍达成交易,所以说,他们真正想要的,首先不是什么士子儒生,而是俱装甲骑。”
刘敬宣眉头一挑:“可是上次这个高云烟来的时候,没有提俱装甲骑的事啊。”
刘裕叹了口气:“那是因为我们提前攻下了广固,灭了南燕,她大概也知道我们绝不可能把俱装甲骑便宜了高句丽,于是退而求其次,想要奴隶战俘人口,这些战俘奴隶,不就是这些燕军的骑士,或者是打造俱装甲骑的工匠吗?”
刘敬宣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你上次坚决不肯给他们一个人,而是送了些粮食之类,这么说来,他们这回听说你回来平叛了,马上开来三百条大船,难道也是韩范招来的,甚至是有异心,想夺取青州?”
首鼠两端高句丽
刘裕平静地说道:“高句丽是个扩张性非常强,野心勃勃的国家,也从来不会真正地对中原的宗主国感恩。当年他们势力弱小,还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部落的时候,从北方南下,到了当时还是西汉的玄菟郡内定居,汉朝收留了他们,保护了他们,避免了被仇家追杀,但结果却是在王莽篡汉之时,他们借口王莽篡逆之举,不再臣服中原的政权,转而自立。”
“两汉更替,东汉政权比起西汉软弱无力,对于失去的边地也没那么上心,于是默认了高句丽的自立和坐大,后面的几百年,他们就一直在辽东地区积蓄力量,不断地兼并其他的部落和城邦,甚至是在三国时期,借着司马懿消灭了世居辽东的公孙家后,成为辽东第一大势力,进而生出了入主中原的野心。”
刘敬宣点了点头:“这段我清楚,他们的野心甚至让曹魏都心生警惕,还派出大将母丘俭讨伐了高句丽,差点将之灭国。结果逃过大难的高句丽再次忍气吞声,慢慢地积累实力,转而向着鸭绿水以南发展,与百济和新罗的冲突,也是因此而产生。”
刘裕沉声道:“是的,但是百济和新罗也并非易与之辈,远非那些几百户人家的小部落可比,打了一两百年下来,高句丽和他们的战线也就是稳定在汉江平原一线,再难进一步。但这时候又恰逢中原大乱,五胡乱华,于是高句丽竟然也生出了向西扩张,染指中原的野心。”
刘敬宣哈哈一笑:“只是他们的这种野心,给当时新兴的前燕慕容氏当头一击,打得落花流水,连王太后都成了俘虏,但高句丽强大的战斗力也让前燕为之警惕,于是两国言和,高句丽不得再向西扩张,只是,随着燕国的灭亡,高句丽也是暗中向西,向北扩张了不少地盘。你这么一说,我甚至都可以理解,他们为何敢生出向青州方向扩张这种疯狂的想法了。”
刘裕点了点头:“中原的物产,人口,远非高句丽这种偏远小国可比,在正常时期他们不敢生出这种疯狂的念头,但中原大乱,群雄割据的时候,他们就可能有别的想法,于是就会跟青州本地的豪强大族先暗中联系,有机会的时候,就可以趁乱分一杯羹。”
“我们大军攻灭南燕,也就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个速度和消灭几十万燕军的实力,让高句丽心生畏惧,不敢造次,所以高云烟第一次见我的时候,非常恭顺听话。我想,那次她来,也是作好了两手准备,燕军占上风她会帮助慕容垂,而燕国灭亡,则会跟大晋搞好关系。”
“可是她不知道,南方的天师道迅速地起兵作乱,而本应长期留守青州的大军,也是迅速地南下平叛,高句丽跟我们刚刚通商,连朝贡都没有进行,怎么会知道青州的内情,大举复来呢?这只可能是青州本地的豪强,与之暗通,告知了这里的情况,这才让高云烟去而复来。”
“当然,高句丽和高云烟也不是傻瓜,不会因为青州兵力空虚就真的敢翻脸反目,攻打青州,那样得罪了大晋,我们能灭了南燕,就能再灭了他高句丽兵马,更何况,作为外来势力,人情未复,就算翻脸出兵占了青州,那也只能依附于本地的豪强大族,到头来是为他人火中取栗。”
刘敬宣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他们到青州可不止是为了完成朝贡贸易的,而是想要见机行事,如果建康沦陷,大晋灭亡,而寄奴你不幸殉国,他们就会趁机在韩范等人的支持下,夺取青州,就象当年慕容德一样,以外来势力占据青州,进可图取中原,退亦可回到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