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33(2 / 2)

念及于此,刘裕沉声道:“韩范谋反,证据确凿吗?本地大族对此事的处置,可有什么异议?”

刘敬宣摇了摇头,说道:“韩范拒绝接受朝廷给与的官职,辞官回乡,却又是在乡里聚集私兵,串联其他家族,还和北魏,后秦派来的奸细暗中接触,甚至后秦秘密给他授予了官职和印信,也被一并截获,加上秋收之时,韩范一族截留应上交的税粮,开仓以竖私恩,这些都是确凿的反行,那些与之暗通的使者,也被擒获,人证物证俱在,韩范本人也是供认不讳。”

王镇恶的眉头微微一皱:“可他并没有直接起兵作乱,对吧。只是说暗中勾结了外国势力,然后再跟以前一样,割据一方,不听朝廷号令。寄奴哥,青州那边的豪强大族一向如此,以此来治罪韩范,是不是有点过了?”

刘裕微微一笑,看向了高云烟:“高公主,请问在贵国,能允许这样的大族存在,一边可以暗中结交敌国,一边可以拥兵存粮,对朝廷的号令也是阳奉阴违吗?”

高云烟平静地说道:“存在,当然存在,我们高句丽是五部大人,分别代管一方,一如你们中原以前的诸侯国。有外敌入寇时,大王是征调这些大人来援,但平时,是不太能管到他们的。”

刘裕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这应该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他轻轻地“哦”了一声,正想换个话题,却听到高云烟继续说道:“但是,五部大人的势力独立,难以控制,是我高句丽开国以来就遗留下来的问题。历代大王,无不做梦都想平定这些大人,收归其部众,为大王所有。所以,我们不是不想除掉他们,亲自管理,而是实在有心无力,怕引起内战,反而削弱国家。我父王这些年来,不停地与百济和新罗开战,在战争中也是锻炼忠于王室的力量和将校,削弱各部大人的力量,能让立功的将校去这些大人的封地为官,如果我们有象刘长史那样直接消灭这种部落大人的能力,早就去做了啊。刘大帅,我真的很羡慕你们啊。”

刘裕哈哈一笑,看向了王镇恶:“镇恶,看到了吗,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这种有能力跟朝廷对抗,哪怕是不听号令,割据自立的豪强大族。青州一地,之所以屡屡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就是因为韩范这样的人太多了,太强了,他们以为,可以永远地控制自己封地上的人口,田产,待价而沽。”

“韩范在我们大军到来之时,主动投降归顺,大军一撤,他就以为自己又是土皇帝,可以由他说了算了,所以以退为进,回归乡里,结交外国,这不就是准备在建康失守后,起兵作乱,在外国势力的帮助下象当年辟闾浑一样自立吗?”

说到这里,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声音中透出一股决绝的力量:“那我就要用他韩范的性命,向所有青州的豪强大族们宣告一件事,这种事情,只要我刘裕还掌权,就绝不允许!”

海船往复疑兵计

刘裕的话,掷地有声,杀气腾腾,即使是王镇恶的身子,也不免微微一颤,因为此时刘裕的眼神,恰似他在指挥千军万马,破军灭国,杀人如割茅草时的那种冷厉与决绝,显然,这会儿的刘裕,已经把韩范看成了黑袍,斗蓬,卢循,徐道覆之类的死敌,绝不可能有半点悔意了。

高云烟的眼中也闪出了一丝畏惧之色,尽管这也是一个以公主身份,征战沙场的女将军,但在刘裕这种毁天灭地的气势面前,仍然是有点惊慌,继而有些惋惜地说道:“要是我的父王有刘大帅这样的霸气,那我国的五部大人,也不至于嚣张至此。这次我再次出使大晋,除了依上次的约定,带来了高句丽的特产,人参与铁矿之外,也是希望大晋能伸出援手,派出两万天兵王师,助我国出兵百济,打破他们与倭国的联军。”

刘敬宣笑道:“高公主的这次前来,可是适得其时啊,我们正好为了谢家海船队回了南方,青州无大规模舰队南下而发愁呢,正好妖贼又封锁了海路,我们本来都准备要从陆路走江北六郡了,但这时候高句丽的三百条平底大海船的舰队正好到来,也派上了用场,我那最后留守青州的八千子弟兵,正好可以坐船南下呢。”

向弥嚷了起来:“阿寿哥啊,妖贼在海上可是有舰队拦截的,你这八千兵马就不怕在路上给人水师截住了啊。太危险了。”

高云烟微微一笑:“我们只用了一百条海船来装载刘将军的部下,二百条海船,是在前方半日的路程开路,为后续的船队扫清障碍呢。都说天师道的妖贼水战利害,操舟如北方人控马一样,我也很想见识一下他们的实力。”

刘裕叹了口气:“我大晋不幸,国内出此叛贼,竟然祸乱至此,也是让高公主见笑了。不过,请你放心,大晋有着历代先帝的保佑,又有忠勇的将士和奋不顾身的百姓在一起,齐心协力,妖贼残忍好杀,装神弄鬼,早就给百姓们看清了本质,除了一些宵小之辈,不会有人附和他们,现在他们最凶猛的一波攻势已经被挡住,情况正在好转,我们一定可以最后战胜妖贼的。”

高云烟点了点头:“有刘大帅在,我相信妖贼一定不是对手,如果连燕国的鲜卑铁骑都不是你的对手,那妖贼更不在话下。再说了,我们高句丽和大晋达成的协议,可是来之不易呢,我可不想跟那些妖贼再谈一次。所以,只要我们有点余力,一定会全力为大晋效力呢。”

刘敬宣哈哈一笑:“寄奴啊,你还真别说,这高句丽的水战,确实有一套,我全程看了他们与妖贼舰队的海战,那可真的是箭如雨下啊,妖贼的不少战船还没来得及接舷,整甲板的人都给射死了,都说高句丽的箭术独步天下,举世无双,以前我还有所怀疑,这一次,可真的是服了。”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胡藩,笑道:“胡子,人家那里的射手可不比你的少,比你差,你得加油了啊。”

胡藩的嘴角微微勾了勾:“东夷箭术,本就是驰名天下,这个夷字,就是带弓的,我们楚地之人都很清楚这点,高公主若是不嫌弃的话,还希望有机会能一起切磋交流一下箭术。”

高云烟笑着摆了摆手:“胡将军过誉了,不过是些猎户们谋生的手段而已,水战之中,少了陆地铁骑的冲杀,能让弓箭的发挥,更加有利而已,加上我们的船队多年来一直和百济与倭国的舰队交手,对风向,水流有点自己的掌握而已。”

说到这里,她收起了笑容,秀眉微微一蹙:“不过,这次我们打败的妖贼船队,据俘虏说,并非是妖贼的那些资深水手,他们的船虽然大,但都是新近打造,招的水手也多是起兵之后来投奔的一些江州,豫州和湘南的渔夫,船家而已,绝不是那种操舟控舵如驾烈马的老贼水手。”

沈田子张大了嘴:“这么说来,这些所谓的大海船,并非妖贼的精锐,也没有很多水手,没有搭载大军?”

刘敬宣点了点头:“是的,船虽然不小,但一船之上,不过区区三四十名水手,仅够开动船只罢了,装的东西也多是石头,木料之类,所以看起来吃水较深,妖贼应该是用疑兵之计,想让你们受骗,误以为他们有大船队出海,其实,据那些给俘虏的敌军水兵说,他们的这些船,这几个月来多次趁着黑夜,来回往返于历阳与沪渎口之间,其实加起来不过七八十条新建的海船而已。”

这下连刘毅都微微一惊:“什么,就七八十条船?还是来回往复?这消息可靠吗?要真的可靠,那我们的水路斥候个个都该死了!”

高云烟摇了摇头:“妖贼精于伪装,可以把新建的船只,故意通过刷漆,上色,挂满海贝之类的操作,看成完全不同的老船只,至于大晋这段时间没有水师出江入海,所以他们可以趁夜把船再从外海开回来,然后白天再开出海去,如此疑兵之计,造成足有几百条船只出海的样子,以迷惑大晋。”

说到这里,高云烟看向了刘敬宣:“若不是这回我们南下的船队正好撞上了他们从外海回航的船队,这个秘密,恐怕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呢。”

刘裕点了点头:“多亏了阿寿和高公主的船队这回南下,撞破了妖贼的这些秘密,那这么说,你们没有按原计划绕道会稽,而是直接从沪渎口入江,到了建康城外上的岸?”

刘敬宣笑了起来:“妖贼本来是想用这几十条船,在吴地打打游击,找些偏僻的地方登陆,然后虚张声势,让吴地混乱而已,同时,也是拖延你这里的大军追击妖贼的时间。”

说到这里,刘敬宣的眼中冷芒一闪:“寄奴,我觉得事不宜迟,妖贼攻城不克,仓皇而退,要么是想回攻荆州,要么是后方出了问题,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不应该坐视他们离开,最好是现在就全军出击。不给他们撤离的机会!”

千里来援为士人

刘敬宣的话一出,不少将校都连连点头称是,孙处哈哈一笑:“阿寿说得不错,既然妖贼的疑兵之计已经被看破,那我们还在等什么呢?现在我们有现成的船队,完全可以追击妖贼,只要跟得上,那妖贼的军队里乌合之众,会不战而溃散的。”

刘毅的身后,刘蕃也跟着说道:“没错,荆州那里道规已经撑了一年多了,我们建康这里能顶住,可是道规那里的荆州兵马,却不知道还能撑多久,要是妖贼的大军这时候全部压向荆州,道规是有危险的,我们不能坐视道规给围攻,还是早点追击的好,至少,可以拖住妖贼的大军呢。”

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刘裕面无表情地听着,直到最后,刘敬宣沉声道:“寄奴啊,你下令吧,我这里的八千人马,可以为先锋,直接不上岸,继续追击妖贼,要是让他们一路撤回豫章,沿途再布置各种防御,那可就来不及了。”

当声音彻底平静下来后,刘裕环视四周,一双双热切的目光正盯着他,显然,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同样的想法,恨不得现在就出击,刘裕看向了高云烟,说道:“高公主,请问这回你的这三百条战船的船队来大晋,除了按原来的约定,还想要什么呢?”

高云烟微微一笑:“我们运来了约定的人参,还有三千匹战马,都已经在青州卸货了,这回来建康,纯粹是因为刘将军的请托,想要借我们的船只一用,护送和运载他的青州兵马前来建康。至于回报嘛,原来的约定是要粮食和军械,如果方便的话,还想要一些人口。刘将军说过,这些可以到了建康后,再跟刘大帅你谈。”

刘裕平静地说道:“粮食和军械,可以从青州那里运回去,但这回我还想继续借用你们的船只,所以回报也会相应地更多。你们想要人口,是因为高句丽的人口不足,需要充实吗?”

高云烟点了点头:“我国在鸭绿水南边的土地贫瘠,产出有限,而在辽东一带又是地广人稀,天寒地冻,所以人口希少,而且我国有文化,有知识的士人稀少,这次在青州,见到了当地开设的庠序,也感受到了孔孟之乡,衣冠上国的风范,所以斗胆请求,如果方便的话,能派出千名左右的士子,到我国去传播文化,教育贵族子弟,使其明礼仪,知礼法。”

刘裕笑了起来:“要让上千士人,漂洋过海,到你们高句丽去落地生根,可不是容易的事啊,在我们中原的认知里,只有这长城之内的地方,才算是汉家江山,出去后就是外夷地区了,除非万不得已,是舍不得离开的。”

高云烟微微一笑:“刘大帅请放心,我们只是让这些士人,夫子们来高句丽传道授业而已,并不是要他们就此移民,久居于敝国,几年之后,就可以厚币重酬,送他们回归天朝,当然,如果不想回来,愿意在敝国落地生根的,我们也一定会给予高官厚爵,以回报他们的付出。等到我们自己的人才足够,能让这些人才自己承担传道授业的工作,自然就不敢再烦请大晋的士子了。”

王镇恶沉声道:“高公主,这个条件不太好直接回复你们,如果你们只是想要一些战败被俘的奴隶,那可以向你们提供,但是这士子士人,在我们大晋的身份特殊,你这一开口就是上千人,恐怕难以一下子答应的。”

高云烟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但还是笑道:“这个条件确实不太容易答应,敝国也明白这点,但这传播礼法,传道授业,不也是中原的孔夫子创立儒家时就提倡的嘛,教化远方蛮夷,使其尊礼守节,这样才能根本性地解决夷狄与华夏之间的冲突,我们高句丽虽然身处化外,但也心向中原,希望能得到这样教化的机会,如果千名士人一时难以办到,那少一点,先来数百人也可,我们这里也会加倍地提供军马和人参,还有铁矿石,以为回报的。”

刘裕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可以商量,不过,你们既然说想学礼法,想知仁义,想尊儒家,就应该知道,儒家的立身之本,一是仁义,二是忠孝。高句丽既然朝贡大晋,自认大晋的藩属国,那就是愿意以臣子之礼,侍奉大晋,以大晋为父母之邦,以大晋皇帝为天子,没有问题吧。”

高云烟的秀眉微微一蹙,她隐约地感觉到,如果承认了这个前提,那后续可能会面临一些追加的话术,但要是不承认这点,那君臣名份未定,自己所提的建议,也就无从谈起了,思前想后,她还是咬了咬牙,沉声道:“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大晋就是高句丽的父母之邦,在这大晋有难之际,敝国愿意提供所有力所能及的支援。”

刘裕微微一笑:“我这里先不提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说人与人之间,你既然承认大晋为父母之邦,那父母有难,作为子女的是不是应该不求回报地先全力护卫父母,解决其困难和麻烦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