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8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818(2 / 2)

檀袛咬了咬牙:“这些不过是小毛贼罢了,敌军所倚仗的,仍然是卢循的老贼,哪怕桓谦,也不过是借了些后秦的兵马来作乱,不足为惧,本来我们是想着通过江陵守城战,大量地杀伤和消耗卢循的贼军,可他并没有攻打江陵,而是转而全军东进,顺江而下去了,看样子是要奔着建康去,如果让两股贼军合流,只怕大事不妙,刘荆州你手握数万雄兵,这样坐视敌军远去,非封疆大员所为,我以为,应该派遣大军,追击妖贼才是。”

站在左首第三的到彦之兴奋地一击掌心:“檀武陵(檀袛现在的本官是武陵内史)说得太好了,妖贼看似气势正盛,但他们的实力并没那么强,尤其是现在他们分兵,乃是大忌,送回何镇南的首级,也不过是想通过这种手段吓阻我军罢了,不能让他们得逞,宜速追击为上!”

欺软怕硬荆人弃

刘道规轻轻地摇了摇头:“现在鲁宗之还一直没有派兵前来与我们会合,甚至不知为什么,对于桓谦过境没有进行强力的阻击,我们必须要做好鲁宗之倒戈的准备,这三万江陵的守军,几乎就是我们的全部实力,若是与妖贼一战而败,那这江陵城,也是守不住了。”

说到这里,他勾了勾嘴角:“妖贼横扫湘南,西北两路贼人又肆虐荆州各地,我们几乎只剩江陵一座孤城的时候,却主动拔营撤离,你们真的认为,是要去合兵一处,强攻建康吗?”

檀袛的眉头一皱:“那按道规你的意思,妖贼是想故意诱我们追击,好在路上伏击吗?”

刘道规点了点头:“这种打法妖贼常用,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诈败逃跑,然后引诱追击,再设伏大败追兵的打法,当年对谢琰时用过,谢琰全军覆没,而我大哥从海盐追击撤围的孙恩大军时他们也用过这招,因为鲍嗣之这个前锋的冒进,也让大哥差点败亡,这些教训都是历历在目的,袛哥你当年也参加过海盐追击战,应该有印象吧。”

檀袛叹了口气:“那次真的是险之又险,所有人都以为肯定没命了,亏得寄奴哥临危不乱,面对妖贼的包围,还让大家去剥战死将士的衣甲,不设防备,反而吓得妖贼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一个齐射吓得妖贼全部逃蹿,这才有了敌前撤退的机会,要不然,只怕我们这里大多数人,都没机会在这里说话了。”

刘道规正色道:“所以,我认为这次妖贼退军撤围,不是因为要全力攻击豫州的希乐哥,虽然我们现在断了和豫州方面的联系,但是以我对希乐哥的了解,豫州不是这么好打的,他之前可是准备了北伐的精兵和粮草,兵力集中,和江州匆忙应战的无忌哥情况不一样。而且他不太可能再次在水战迎战妖贼,一定是出兵陆地与妖贼决战,以我们北府大军的陆战能力,不是妖贼正面可以抵挡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定力,先守好荆州,而不是匆忙之间追击妖贼。”

檀道济点头道:“道规哥说得非常正确,只要豫州的希乐哥不是主动求战,而是扎营以待,妖贼想要突破豫州防线非常困难,现在江州虽失,但是广固已经围攻了这么久,想必寄奴哥也会加紧拿下,然后回师讨贼,只要我们这里牢牢守住,那三路大军合击妖贼,他们是无法抵挡的。但若是江陵有失,妖贼有了荆州这个稳固的后方,那可就难说了。就算要平定妖贼,也得需要长年累月的战斗才行。”

王镇之叹了口气:“话虽如此,但是作为荆州的守将,岂能就这样坐视妖贼来去自如呢?刚才我们还指责雍州的鲁宗之不去截杀桓谦的兵马,现在换到自己,不也是在做同样的事?”

殿内陷入了一阵沉默,刘道规看向了王镇之,说道:“那按王司马的意思,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呢?”

王镇之正色道:“刘刺史,你新来荆州,可能不一定了解本地人情,而下官在此地多年,对荆州的人情还是了解一二的,有的仗,必须要打,这不是胜负的问题,而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如果换了是在吴地,那选择坚守不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荆州,如果对敌不战,纵寇不追,那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麻烦。”

刘道规若有所思地说道:“是啊,这里毕竟是桓氏经营数十年的老巢,虽然桓楚已经灭国数年,但是各地的豪强和士民心向桓氏的还是不少,要不然桓谦也不会闹出这么大的声势,要不那个郭寄生也不会有实力起兵响应。但越是这样,我们不应该越是先讨平桓谦,郭寄生这些本地乱党吗?妖贼毕竟不会在此久留,而且赌上所有荆州的军团跟他们决战,胜负难料,万一失利…………”

王镇之摇了摇头:“刺史大人,所以说你还不是完全了解荆州的人心,这里自楚国以来,就是民风强悍,崇敬英雄好汉,当年桓氏在这里经营良久,可是桓玄从建康败归之时,也是四处召兵买马,折腾了几个月也才有二万左右的部队,可见大多数的豪强并不支持他,反观桓振,只有数十手下时,却敢夺取江陵,然后几乎整个荆州响应,旬月之间就众至数万,这是为何?”

檀祗笑道:“因为桓玄是个懦夫,座舰后面永远放着小船,没打就想着逃跑,而桓振是条好汉,打仗身先士卒,做大事不惜性命,换了我也愿意追随啊,这点象极了寄奴哥,虽然是敌人,但也值得尊敬。”

王镇之正色道:“这就是了,荆州这里的人向来是佩服英雄好汉,而鄙夷那种胆小鼠辈,之前我举全家之力,募集乡勇与那苻宏的贼军对抗时,开始也是屡战屡败,几个兄弟和儿子都兵败身死,但我仍然死战不降,反而周围几个县的豪强都派兵前来相助。”

“这就是荆州人,不怕输,但就是看不起懦夫软蛋。如果刺史大人只派兵去平定相对好打的各地贼人,却面对刚刚大胜的妖贼大军不敢战斗,那不仅守土失责,有纵敌之罪,更是会失尽荆州人心,只怕这乱党贼人,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就算妖贼不来攻打江陵,光是桓谦的部下,也难以应付了。”

檀道济点了点头:“荆州人确实是这种性格,我们北府军这几年镇守各地,也有这种感触,别说其他各地的豪强,恐怕就连这江陵城内的富家大户,也是在看我们的表现呢,若是不战,只怕很多人会趁机暗通桓谦,我同意王司马的观点,消灭了郭寄生之后,对妖贼,还是得追击一次的,胜负另说,遇伏即退,这样就算妖贼有埋伏,也不会造成大的损失。”

到彦之以拳按胸,沉声道:“卑职愿率所部人马一起行动。”

刘道规点了点头,看向了王镇之:“那就有牢王司马,带领二位将军出征吧。”

除贼容易得心难

王镇之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之色:“刘荆州,这是何意?我是文官,并无领军作战之长,这军事上,还是要檀将军和到军主他们带兵来的好。”

刘道规淡然道:“你是荆州司马,按说是有带兵作战之职责,既然刚才王司马说了职责所在,那带兵追敌,就是你应该做的事,由你领兵,名正言顺。”

王镇之咬了咬牙:“那刘荆州准备给我多少兵马追击敌军呢?”

刘道规正色道:“我这里现在抽不出太多兵力,只有檀道济和到彦之的本部人马,加起来五千左右。”

王镇之的脸色一变:“才五千人马?去追击妖贼的数万大军?这,这是让我去送死吗?”

刘道规摇了摇头:“凡事相机而行,这次追击,不是真的要五千人马击溃敌军全军,而是跟随其后,一方面消灭贼人留下的伪官和小股部队,不让贼军攻取的地方能稳定地给贼军提供兵员与粮草,另一方面断敌后续的粮道。若是敌军大股部队返回作战,则视情况而定,敌若不多,则可击破其一部,挫其锐气,敌若势大,则暂避其锋芒。”

王镇之的眉头一皱:“可就算如此,为何需要我这个文官领兵,而不是武将出战呢?”

刘道规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檀道济和到彦之,说道:“道济和彦之的资历尚浅,以前没有专门委任一军的情况,而王司马你曾经独自率领全乡父老,数县丁壮与楚军作战,在本地有很高的人望,由你领兵出战,荆州父老会心安。”

“这一战,打的不止是军事,更是人心,妖贼这一阵子祸害荆州很惨,破城之后,烧杀掳掠,四处抢掠女子供其淫辱,我军自攻灭桓楚以来,兵威甚严,但是在军纪方面,之前做的不是太好,这次追击,我怕不少将士会因为江州的亲朋好友惨死,而会把怒气撒在荆州百姓身上,加倍地报复,如此一来,血仇越结越深,以后再想治理荆州,可就难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檀道济,说道:“刚才的情况大家都表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绝大多数的将校们,连那个送回无忌哥首级的军士都不想放过,更不用说出击讨贼了。妖贼的大军主力东去,留下的多是本地的降军和新附之人,对这些人,如果是斩尽杀绝,那就会在当地结更大的怨,杀一个人可能会得罪上百人,如此怨怨相报,何时才是尽头?!”

檀道济惭愧地低下了头,说道:“刚才我等激于义愤,没考虑到人心层面,还请道规哥原谅。”

刘道规叹了口气:“上次希乐哥和无忌哥他们攻灭桓楚时,杀孽甚重,因为之前楚军对我北府将士百般折辱,更是杀害了我们很多老上级,老长官,象终伯,素叔他们这些对我们如父兄般的老将,都死在楚军的屠刀之下。”

“所以建义之战,打到荆州之后,西征军也多有屠掠,就连寺庙的和尚,也没有放过,当时我作为副将虽然多番劝阻,可是希乐哥他们却不以为意,说到底,那一战,我们不少将士只想着自己建功立业,只想着快意恩仇,却不考虑这荆州将来的治理。”

“这两年我接任这荆州刺史,对此感受尤为深刻,荆州之民,虽然朝廷给了免税几年的优厚待遇,也宣布大赦以前的楚军将士及家属,甚至给予了一定的官吏之位,但仍然无法收复荆州人心,我们在这里的统治,就是靠了这两万兵马,强行弹压而已。”

“各地的豪强大族,本地的州郡兵丁,视我们为入侵者,仇人,一有机会,就想着借机报复,这回湘州如此快地沦陷,我们各地的州郡守军纷纷望风而降,甚至主动倒戈加入妖贼,而很多当地的有力人士则是一路供应贼军的军粮补给,就象南燕的汉人民众欢迎王师一样,这正常吗,这应该吗?这荆州,到底是谁的荆州,我们在这里,是朝廷的军队,还是贼军?”

刘道规说到这里,声色俱厉,震得众人耳膜鼓荡,而这些字,却是一个个地扎在众人的心头,让他们开始认真地反思这些问题。

刘道规长叹一声,语气稍缓:“当年刘牢之刘大帅平定三吴的妖贼之乱时,就是这样,战场上他百战百胜,可是妖贼却越打越多,何也?”

“因为他借剿贼之名,对三吴百姓各种搜刮屠戮,把本应保护的三吴民众当成敌人家属对待,所以逼得大多数本来心向王师的百姓,加入了贼军,今天的妖贼中,大多数就是这样给逼反的人。”

“当年我跟随大哥平叛时,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如何在战场上取胜,而是如何在战后宽恕和原谅那些被叛军裹胁过的人,让他们从附逆妖贼的迷途羔羊,变回大晋治下的良民百姓。此所谓讨山中之贼易,讨心中之贼难啊。”

说到这里,刘道规看向了王镇之,正色道:“王司马,我之所以以你为主将,不是因为你打仗厉害,而是因为你为官清正,又能团结和安抚民众,这一路追讨,能不能破贼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收复贼人攻掠之地,驱逐伪吏,安抚民众,告诉荆湘之民,朝廷还在,大军还在,妖贼只会祸乱天下,跟着他们是没有前途的,我需要这一战,补上这两年来我一直在做而没有做到的事,那就是彻底地收复荆州士民之心,让他们甘愿真正地成为大晋的子民,让荆州之地的人力,物资,真正地可以为大晋所用,而不是类同敌国!”

王镇之激动地点着头:“听君一言,茅塞顿开,下官明白应该如何去做了。”

到彦之突然开口道:“道规哥,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些事情,似乎派几百军士,由王司马带着到处安抚就行了,那我等带着的精兵锐卒,又是去做什么的呢?难道只是起个看家护卫的作用?这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