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脸色一变,刘裕的设想有些太过超前了,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檀韶的眉头一皱:“打散部落,分散入各村各乡?胡人能接受这个条件吗?”
刘裕认真地点了点头:“这不接受也得接受,如果这回平定南燕之后,那胡人百姓就是大晋的子民,我不想再搞什么一国两制了,无论汉人胡人,都是一视同仁,如果不接受,那就离开大晋,去别的地方好了。只要在大晋一天,就得遵守大晋的法度,这点,对汉人也好,胡人也罢,都没有区别。”
一直没怎么开口的羊穆之摇了摇头:“大帅,你之前说过,当年曹操是跟这些胡人部落作出过保留其部落模式的许诺,才让他们答应入中原的,现在你要打散他们的部落,只怕这些胡人不会答应啊,尤其是这些部落首领,这样等于直接剥夺了他们的特权,那可是要他们命的事啊。”
刘裕冷笑道:“曹操是谁?是大晋的现任皇帝吗?”
羊穆之摇了摇头:“当然不是,但毕竟是他开创了胡虏入中原的最初规矩,而且这套规矩也用了两百年了,包括以前前秦的苻坚他们都在用,以前大晋也曾经招降过象姚氏羌部落这样的胡人,同样是要保留他们的整个部落,不能分散,这青州如果新平定之余,人心不安,需要的是安抚,搞这么大动作,只怕…………”
刘裕摆了摆手,阻止了羊穆之接下来的话,他正色道:“不管怎么说,这回我们如果能顺利灭燕,那就是大晋自南渡以来,第一次正式地,有效地收复这齐鲁之地,而且我们以后也不会再撤离了,这些胡人,大部分我都不准备留在青州,而是想要移到南方,以充实各州郡。”
羊穆之睁大了眼睛:“迁他们离开青州?这,这恐怕更不可能同意了啊。”
刘裕冷冷地说道:“亡国之余,能保一命,已经是万幸,哪有这么多讨价还价的空间?这里的汉人百姓如刚才大家所说,百年来恨极了这些胡人,会把以前在石赵,前燕时期受的苦难,都算到这南燕的鲜卑胡人头上,留在这里,再把胡人部落打散,让胡人几帐,十几帐地分散到各村各乡,那跟杀了他们也没啥区别,要保命,只有移去别处,比如去吴地,去江州,去那些没那么恨胡人的地方,如此才可长治久安。”
羊穆之长舒了一口气:“大帅的见解,确实高出我等太多,属下心服。如果真的能把这南燕的胡人全部迁走,那青州只有汉人,确实要安宁许多,只是,这迁居几十万人的事,恐怕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容易啊。”
刘裕微微一笑:“事在人为,只要能顺利灭燕,这些都好办,本身这些胡人也是从关外迁移而来,有很多人是从司州到关中再到并州,然后去了河北,最后才迁到这青州,绕着天下也跑了大半个圈了,让他们迁到江南,荆州,并不算什么。而且,只要拿出足够的好处,比如分地,免税几年,想必多数人是乐得前往的。他们到时候大概自己也不敢留在这齐鲁之地,受人报复吧。”
羊穆之点了点头:“只是,这样把他们打散,那虽然可能会让他们变成汉人百姓,从此种地织布以纳税赋,但胡人善于打仗,尤其是精于骑射的最大特点,也就没有了,以后想从他们中间再征兵,尤其是组建骑兵,怕是不容易啊。”
刘裕点了点头:“这点我自然也会考虑,也许会留一部分胡人仍然作为骑兵的世兵军户存在,但要看南燕是否投降,这青州之地,有不少大块的草场,可供骑兵训练,就算不用胡人为骑兵,以后也可以在大晋的汉军之中,挑选壮士组建骑兵部队,我相信,咱们汉人如果有马,不会比胡人差。”
向弥哈哈一笑:“说得好啊,寄奴哥,这回临朐一战,我们就缴获了上万匹战马,赚大了呀,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咱们战马不足了。”
刘裕微微一笑:“就算组建骑兵,也跟你铁牛没啥关系,要么是阿寿来当大将,要么交给老索,你啥时候能骑在马上睡觉,再跟我谈这个。”
向弥勾了勾嘴角:“我又没有嫂子成天教,寄奴哥,你这可不公平…………”
刘裕没好气地抓起了岸上的一块镇纸,作势欲掷,吓得向弥连忙讨饶:“我错了,寄奴哥,就当我放屁行了吧。”
刘裕放下了镇纸,脸上的笑容慢慢地褪去,沉声道:“其实,南燕是降是战,关键还是在慕容兰的身上,现在我也不知道她的情况如何,不过,这场国战,是两个国家,两个种族之类的事,不能为了一人得失而坏了大事,接下来出征广固,所有人都不得以慕容兰为念,坏了大事,如果敌军以她为要挟,逼我们退军或者是放下武器,谁若是依从,那就以叛国弃军论处,杀无赦!”
向弥咬了咬牙:“寄奴哥,真的不管大嫂死活了吗?也许…………”
刘裕叹了口气:“不用多说了,有黑袍在,我只当她已经死了。”
诸葛长民的声音在一边响起:“寄奴啊,你还没有回复,我们怎么跟下面的将士们解释,破城灭燕之后的回报呢。这些大道理我们能理解,他们可不管。没了宝藏,那我们如何才能让将士们尽力呢?”
十倍军饷酬将士
刘裕的眉头微微一皱,看向了诸葛长民:“长民,难道你没有办法让将士们相信,这宝藏是子虚乌有的事吗?难道非要靠掳掠和抢劫,才能让他们有战斗的欲望和斗志?”
诸葛长民叹了口气:“寄奴哥啊,我前面就说过,现在的北府军和我们当年从军时的不一样了,刘镇北掌军多年,早就是确立了这种不成文的规矩,那些当年他招进军中的散兵游勇,现在也多成了队正,幢主之类的中级军官,与士卒接触最多的也是他们这些人,他们成天就和士卒们吹嘘当年自己是怎么在战斗胜利后发家置福,娶妻生子的,士卒们能不羡慕?”
向弥点了点头:“是啊,寄奴哥,中下层的京八兄弟们,不会象我们这样成天说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原的理想,只会想着如何在战争中得到好处。大家这次孤军深入强胡境内,是作好了必死的准备,也想着要得到更多的回报,只靠朝廷的那种赏赐,怕是难安众军心。”
檀韶也正色道:“是啊,按现在的论功制度,就算灭燕后,大部分将士也要解甲归田,所收获的无非就是半年左右的军饷,加上一次性的补助,这钱不过三四百钱,置个两亩地都困难,连头牛都买不起。再就是全家一年的免税,三年的免役。老实说,哪怕是当个库丁都跟这个回报差不多,可这是来青州与慕容家铁骑搏命啊,如果只给这点,别说这次众军不服,只怕下回再想北伐时,就没人愿意应征了。”
刘裕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不过,你们为何会以为,这次朝廷给的赏赐,会是那种普通的从军赏格呢?难道你们以为我不知道,这北伐灭燕的难度,和站岗巡城的难度远远不一样?”
朱龄石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我就知道大帅一定会考虑好这个问题的,那还请大帅明示,我们也好回去安抚众军将士。”
刘裕点了点头,正色道:“这次北伐,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强敌,也是要做到我们大晋南渡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壮举,这就需要三军用命,将士齐心。我当然知道,大家从军不止是为了报国或者是灭胡这么简单,那是理想,是口号,不能当饭吃,真正要拿出来的,是实打实的回报,皇帝不差饿兵,我刘裕,也绝不会让将士们不满意的。”
“这回灭燕,是复仇之战,也是灭国之战,那赏格会远远高于普通的应征。军饷这点,大家不用担心,这次出征,我们的军饷是在平时的北府军高于其他部队三倍军饷的基础上,再加十倍。从到部队的那一天就开始算,到回师解散的那天现结。”
听到刘裕的话,很多人开始扳起手指头数数了,毕竟这些大老粗连字也不识几个,要他们迅速地学会加减乘除,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们。
王镇恶睁大了眼睛:“什么?三倍之上再十倍?普通军队里的军饷是每个月二十钱,这么说,这回可以一个月二百钱?”
向弥停止了数自己的手指,倒吸一口冷气:“我滴个乖乖隆里咚,一个月两百钱?这么多啊,那岂不是可以买上一亩地啦。”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镇恶,你算错了,我说的不是在二十钱基础上的十倍,是在北府军一个月六十钱的军饷上的十倍,也就是说,如果这仗打个半年,那每个兄弟可以拿六百钱每个月,总共是三千六百钱。而且只要超过一个月,就补足这个月的,不打折扣。六个月加一天,就是按七个月算。”
这下帐中全炸了锅,所有将校们都喜形于色,不少人激动地说道:“天哪,一个月六百钱,这,这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啊,这下真的能发大财了呀。”
“寄奴哥啊,你怎么不早点宣布这样的好消息?让大家还以为只能一个月拿个几十钱,以至于想着那些宝藏啊。”
但是诸葛长民脸上的笑容却是慢慢地凝固,嘴角也微微地勾了起来,说道:“不对啊,寄奴哥,要是按一个军士四千钱来算,那我们全军六万将士,一下子就要赏赐二十四千万钱(晋朝时的亿往往是指十万,这里就用二十四千万来表示了),这可是笔巨资啊。现在大晋一年的税赋收入也不过六百万口,每口五石米,加起来一年三千万石的样子,按一石米百钱来算,这差不多要把国家一年税赋的百分之一,一次性地赏赐给将士们,恐怕朝中的那些世家高官们,是死活不肯同意的吧。”
众人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地散去,兴奋之余,终于有人开始冷静地想到这钱从何而来了,向弥嚷道:“奶奶的,老子们浴血拼命,打完了分点钱怎么了,哪个王八蛋敢反对,把他跟王愉一样灭了,看谁还敢有意见!”
朱龄石摇了摇头:“铁牛,别犯浑,现在国家的税赋的主要来源还是要靠这些世家高门管理的庄园代收,你惹毛了他们,到时候来个消极对抗,连北伐的军粮也不供应了,我们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再说了,这赏赐是正常税赋以外的东西,不应该由世家和百姓来承担,大帅,这钱得从国库出,但国库里有这么多钱吗?”
刘裕平静地说道:“这些国家财赋之事,本来不是各位兄弟们应该知晓的,带兵之人只管打仗就是,但这次情况特殊,我还需要大家去转告众军将士,所以,我得把底给大家都交了。这笔赏赐钱,不走国库,或者说大部分不走国库。而是要世家高门出。”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议论纷纷,不少人泄气地说道:“那完了,原来大帅只是哄我们开心,根本做不到啊。”
“就是,那些世家高门连这次出兵打仗都不情不愿的,更别说打完后赏赐了,大帅,你总不可能让我们带兵上门去抢钱吧。”
刘裕微微一笑:“这钱当然不能抢,但可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出啊,江北的地,这青州的地,难道不值得他们收购吗?”
捐钱换爵买土地
朱龄石惊得张大了嘴,几乎可以吞下一个大碗:“这,这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