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20(2 / 2)

刘毅微微一笑,看向了坐在左首第二位,一直不说话的鲁宗之,说道:“鲁将军对此事怎么看呢?”

鲁宗之抬起头,正色道:“据哨探来报,桓振现在逃往涢川一带,收集旧部亡散,涢川那里河道纵横,密林众多,极难搜索,就算数万大军拉网,也未必能找到他的巢穴,下官倒是以为,对付桓振,不妨将计就计,来个引蛇出洞。”

司马德文心中一动,说道:“此话怎么说?”

鲁宗之微微一笑,说道:“桓振如果呆在涢川,我们很难剿灭,但要是他觉得有机可乘,想要反攻江陵,那我们就有一次将他,还有所有忠于桓楚的旧部余党,彻底消灭的机会。臣以为,与其跟桓振在荆州长期消耗,不如毕其功于一役,对外放出消息,说是护送陛下回京,但悄悄地埋伏西征主力于巴陵,夏口一带,江陵留一座空城给桓振,他的眼线回报之后,桓振一定会再次出来攻袭江陵,这一次,我会率兵从当阳南下,从西边切断他退回涢川的退路,而西征军主力则从马头,沙市一带压上,逼其决战,一切顺利的话,可以彻底将之消灭!”

何无忌笑了起来:“这招引蛇出洞,很高明啊,但是难道桓振就想不到这点吗,他就不能一直呆在涢川,静观其变吗?”

鲁宗之摇了摇头:“桓振如果只是一般的草寇,确实可以东躲西藏,待机而出,但他是桓家现在的首领,最后的希望,跟随他的将士,无不是曾经在荆州各地独霸一方,家大业大的豪强,一时之间,可能会因为感念桓氏过去的恩德,抛家弃业地跟随,但骨子里,还是寄希望于桓振能重新夺回荆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

刘道规笑道:“还是鲁将军了解桓振,了解跟着桓振的旧部啊。不过,如果桓振发现你去抄他老家后,不向东,而是转过来向占据涢川的你攻击,那你不是很危险?”

鲁宗之笑道:“涢川不是桓振可以长期盘踞的地方,他最多把一些带不走的粮草屯在那里,我取下涢川之后,把这些粮草焚烧,他再回来打我,无论胜负都无意义,缺粮的桓振,就会狗急跳墙,向东攻击夏口或者是巴陵的粮仓,也就是说,他一定会和你们北府大军的伏兵撞上的,这就是求之不得的决战啦。”

司马宗室欲西征

刘毅跟着哈哈一笑:“妙啊,当年桓玄战胜杨佺期,就是用的这招,控制粮仓,逼迫缺粮疲惫的敌军决战,鲁将军曾经亲历过此战,这次是要再重演吗?”

鲁宗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江陵这里,人口众多,却缺乏粮仓,因为靠长江太近,一旦水灾,则会淹没粮储,所以荆州的存粮,多是集中于夏口和巴陵两地,桓振想要通过夺取江陵来昭示自己还控制着荆州,我们正好将计就计,从粮食上作文章,只是,留守江陵的人,却可能要受点委屈,再丢一次江陵了。”

司马休之叹了口气:“罢了,我是荆州刺史,这个委屈,就由我来承担吧,反正我这些年东奔西逃,早也就不要脸了,只要能消灭桓振,彻底平定荆州,这点面子的折损,又算得了什么呢?陛下,臣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请命留镇江陵!”

司马德文满意地点了点头:“谯王赤胆忠心,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愧为我司马氏宗室之表率,现在国难当头,天子蒙尘,我们司马氏也应该共赴国难,不落于其他各路忠臣义士之后才是。”

一个粗浑的声音响起:“琅玡王所言极是,臣愿请命,为国分忧。”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白面微须的胖子正拱手行礼,刘毅的眉头微微一皱,他并不认识此人,对一边的何无忌低声道:“这位面生得很,不过听起来象是司马氏宗室的人,无忌,你可认识?”

何无忌摇了摇头,低声道:“司马氏的宗室有几千人,很多只是封了个爵散居各地,这位我也…………”

司马德文似乎是听到了二人的谈话,笑道:“二位将军,你们久在居中,对我们司马氏一族,可能不是太了解,来,我为二位介绍一下,这位司马荣期,乃是高密王司马恢之的儿子,他的七世祖,乃是我大晋宣帝(司马懿)的亲弟弟,而高密王一系,也是袭爵至今,他们这一支,多半是出任宗人,太常之类的官职,负责我们司马氏一族内部的祭祀,族会之类,很少在外朝为官,所以,不要说二位以前久在军中的将军,就是朝中重臣,也很少有人认识呢。”

司马荣期笑道:“陛下蒙难之时,臣作为代理宗正,一直跟随陛下御驾之前服侍,这回江陵得而复失,又失而复得,陛下也是几次历险,臣一直是鞍前马后,略尽绵力。以前陛下久被那些乱臣贼子们所操纵,前有王国宝,司马道子,司马元显这些坏蛋,后又有桓玄篡逆,我们司马氏一族,报国无门。可是这不代表我们就真的没有为国分忧之心,现在托陛下的洪福齐天,一切都回归太平,正是我们司马氏一族可以尽忠报国的时候。臣虽不才,也略通军事,愿请命于御驾之前,出兵讨伐那谯纵逆贼,为大晋重夺西川之地!”

这下刘毅差点没有笑出声来,他考虑过这司马氏一族不管能力大小,权欲那是一等一的强,只有慕容氏一族可以与之相比,但还是没有料到,一个一辈子只能管管宗人薄的这个司马荣期,居然也敢请命出征,这种无知者无畏的行为,让一向脸皮很厚的刘毅,也觉得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何无忌却是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高密王,军国大事,不可儿戏。现在我们在讨论如何应对桓振的反扑,本身就是军力不足,在这个时候,你居然还想着去讨伐西蜀,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呢?”

司马荣期的脸色一变,冷笑道:“何将军,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司马荣期,以为我没有你们打仗的本事呢?”

何无忌平静地摇了摇头:“我没这样说过,只是在我们军中,要做到领兵的将帅,得首先得军心,王爷你从没有在军中呆过,只怕连将士们也并不认识你,又谈何得军心呢?”

司马荣期咬了咬牙:“这世上也有儒家将,象前凉的谢艾,前秦的王猛,包括组建你们北府军的谢玄,不都是文官出身,没有什么军中经历,但是熟读兵书,指挥起来,也是如指臂使,何将军这话,有些太过武断了吧。”

何无忌冷冷地说道:“即使是你说的这三位,在当主帅之前也曾经多年从军,担任参军一职,他们虽不是武人出身,但久历行伍,知道营中之事,怎么能说没有军事经验呢?高密王,就算你有诸葛孔明之才,但现在我们手中实在没有军队给你,当务之急,还是先打败桓振,平定荆州,等到了那一天,咱们再从长计议伐蜀之事吧。”

司马荣期胀红了脸,看向了司马德文,咬牙道:“微臣虽然不才,但是父子一向为国尽心尽力,我们父子可是在先帝灵前发过誓,一定要忠于大晋,忠于陛下,为国分忧的,大王,请体谅微臣父子的这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吧。”

司马德文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高密王一向忠于朝廷,勤于王事,按理说,应该体谅你的这一片苦心,只是何将军说得也有道理啊,现在荆州的兵力不足,又要面临跟桓振的大战,实在是抽不出兵力,再组建一支军队,讨伐西蜀哪。”

司马荣期不假思索地说道:“当年祖逖北伐,当时的元皇帝和朝廷也是类似现在的情况,抽不出兵力,但可以给一个名份,给出几千人马的粮饷,臣不要陛下和大王的兵马,只需要一个益州刺史,都督五州军事的名号就行。”

何无忌笑了起来:“军中无戏言哪,高密王,祖逖将军当年敢只要一个名号就出征,那是因为他带了几万流民南下,从中挑出了三千多虎狼壮士,愿意随他渡江北伐。可是高密王你现在有这个实力吗?”

一个自信的声音从殿外响起:“荆楚之大,难道还没有成千上万的忠义之士吗?何将军未免太看不起人了吧,陛下,父王,儿臣已募得三千精卒,愿为国讨贼,只等诏令下达!”

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殿外,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刘毅也为之一下子色变,几乎要惊得站起来,向靖更是直接睁圆了眼睛,嚷了出来:“你是何人?!”

高密世子亦昆仑

一个肤色黝黑,全身皮甲的戎装少年走了进来,他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嘴唇上方刚刚长出一些胡须,可是,他的皮肤颜色,却是与正常的汉人,甚至和绝大多数的胡人迥异,是那种深黑之色,这种黑,跟那种因为常年劳作,被晒得黝黑的农人们完全不同,因为配合起他那厚厚的嘴唇和卷曲的头发,让所有人都能从心底里泛起三个字:昆仑奴!

司马荣期哈哈一笑,站了起来,看着这个黑皮肤的少年,说道:“楚之,教过你多少次了,上殿前要先打招呼。”

这个名叫司马楚之的少年微微一笑,站直了身子,对着司马荣期就要行礼,司马荣期的脸色微微一变,连忙道:“你糊涂了吗,先行君臣之礼啊。”

司马楚之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转而脱下了头盔,露出了一头自来卷的头发,向着司马德宗跪拜行礼:“参见吾皇,吾皇万岁。”

接着,他对着司马德文也行礼道:“参见大王。”然后,他才对父亲行礼,“参见父王。”

司马德宗仍然是一动不动,甚至,可以听到轻微的鼾声传来,司马德文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打了个哈哈:“世子请起,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高密王世子,司马楚之,也是我们司马家的后起之秀啊。”

司马休之本来在一边捻须微笑,突然,他想到了什么,神色突然大变,连手中拿着的一枚玉如意都掉到了地上,“当”地一声,打断了司马德文的话。

司马德文看向了司马休之:“谯王殿下何事惊讶?”

司马休之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没事,没事,只是想到了当年,家兄拱卫王室,捍卫我司马氏的大晋江山,却被那桓玄贼子所害,现在看到了我司马氏的后生一代如此人才了得,一时感慨不已。故有失态。”

司马荣期长叹一声:“谯王殿下请节哀顺便,正是有你们家这样的忠烈义士,我司马氏的江山,才会延续不绝,任何乱臣贼子,也不可能杀尽我司马氏一脉,只要有一个司马氏的子孙在,就绝不会让贼人夺了江山社稷,五胡不行,桓玄不行,别人也不行!”

刘毅的嘴角轻轻地勾了勾,没有接司马荣期这充满挑衅性的话,而是看向了司马楚之:“高密王世子果然是英武过人,远胜普通的世家子弟,宗室中有如此英杰,大晋幸甚,万民幸甚。不过,看样子你并非初入军旅,难道是…………”

司马楚之平静地说道:“我自幼就奉了先帝之命,从军报国,在宿卫军和前谯王(司马尚之)的豫州军中,都先后任军职,虽然比不上北府军的各位前辈将帅,但也有六年的军龄,算是个老兵了。”

这下连何无忌也有些吃惊:“你十岁出头就从军了?有六年?”

司马荣期得意地笑道:“是啊,先帝曾经说过,兵强马壮方为天子,我司马氏的江山,从马上得,到了他们这辈,也应该在马上来维护,所以,楚之自幼从军,在前谯王兵败遇害之后,他秘密地潜入了荆州,去寻找前荆州刺史殷仲堪和雍州刺史杨佺期的旧部,秘密地准备着,期待有一天能报家国之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