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24(2 / 2)

杨佺期的左首第一人,是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正是以强横凶暴闻名的杨佺期的庶长兄,曾任南蛮校尉的杨广,他一听到这里,就跟着说道:“老三(杨佺期在家排行第三),刘参军说得有道理啊,殷刺史确实是为了我们才遭的难,于情于理,我们都得救他才是。”

杨佺期摆了摆手,阻止了杨广继续的话,说道:“刘参军,本帅与那桓玄结恶,纯粹是因为看不惯他视荆湘为他桓家私产,不顾国家的这种不臣之心,而殷刺史是忠义之人,自然就会和本帅站在一起,也因此受到桓玄这个叛贼的攻击,这是为了国家公义,不是私人的恩怨。如果是我杨佺期一个人,那二话不说,马上就提刀上马,跟你共赴国难,但现在我的手下,有两三万将士,有整个雍州,有几十万百姓,国家既然把他们托付给了我,那我就得为他们的身家性命负责,不能冲动行事!”

“桓玄为了篡权夺位的野心,策划已久,而我们则是按照国家的体制,有事则征集民众从军,无事只保留少量的常备兵马,这也是上次洛阳有难,本帅来不及集合兵马相救,只能暂时先对魏虏卑言美辞,先请他们出兵的原因,现在本帅手上,不过八千兵马,虽然都是精兵锐士,但数量还是有所不足,而且…………”

诈称有粮逛人援

说到这里,杨佺期顿了顿:“而且现在桓玄的叛军,已经逼近江陵了,襄阳离江陵千里之遥,如果是大军驰援,那来不及带上粮草,军中不可一日无粮,夏口本是殷刺史屯粮之地,现在落到桓玄手中。这实在是太遗憾了。”

“而江陵城中的粮食,又因为赈济百姓,只怕粮仓早就空空如也,我现在过去,也是送羊入虎口而已,不如请殷刺史现在率军北上,来襄阳与我相会,我这里兵精粮足,可以从长计议,等到朝廷平定了妖贼之乱,必会派北府军前来相助,到时候我们夹击桓玄,可得全胜!”

刘迈笑道:“杨将军,你掌握的情况不太准确啊,现在江陵城的兵力有些不足,但是有二十万石军粮,足够你的上万人马吃上半年了,这回殷刺史让我前来,就是要跟你说,不需要带粮草辎重上路,到了江陵,应有尽有!反过来的话,如果江陵一失,这些东西就全会落到桓玄的手中,那可就麻烦大了!”

杨佺期有些不信地摇着头:“不可能吧,荆州不是刚刚遭遇了水灾吗?就在上个月,殷刺史不顾我的劝阻,把江陵仓库的粮食都拿去赈济灾民了,现在哪来的粮草?”

刘迈笑道:“殷使君的义举,人心里都会有杆秤的,这些年,他在刺史任上,轻徭薄役,爱民如子,那水灾之事,大家都知道,就是桓玄搞的鬼,他用他在各地的党羽,破坏各地的堤坝,所以一降暴雨,就发水灾,这是人祸,绝不是天灾,百姓们看到桓玄还没有得荆州就如此残害生灵,又怎么会不在这个时候相助呢?五溪峒的那些山民,就向江陵大仓主动献上了二十万石粮食,羊两千只,鸡十万。就是要助殷刺史彻底铲除桓家这个祸害荆州多年的毒瘤!”

杨佺期的精神一振:“五溪山民?你说的是在荆州的大山之中,那些奚峒蛮夷吗?我没记错的话,记室参军陶渊明,这个当年陶刺史的后人,现在就是他们在州中的代言人吧。”

刘迈哈哈一笑:“杨将军真的是好记性啊,不错,这回就是陶参军亲自献上的军粮,还有两千名荆奚子弟,也来江陵城从军了,桓氏暴虐,对这些异族百姓,最是欺压,那桓玄还放言,要用投降他们桓家的前秦太子苻宏,以后带着那些氐族余孽,去占奚人的地盘居住,就算冲着这个,陶参军他们也得保家卫国哪。”

杨佺期咬了咬牙:“五溪峒蛮,向来以凶悍善战著称,如果有他们相助,出粮出丁,那真的是有跟桓玄正面较量的本钱了。殷使君现在仍在江陵城中?”

刘迈连忙点头道:“不错,使君说,他是荆州刺史,江陵城是刺史府官署所在之地,身为一方镇守,断无弃城逃跑的说法,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不管杨将军是不是来援,他都会尽刺史的本份,与江陵父老,荆州百姓,同生共死。”

杨佺期的眉头一挑,拍案而起:“殷刺史不过是一介文人,尚有此豪情,我杨佺期一生征战,杀敌无数,连这点血性也没有吗?各位将军,你们现在马上回营,点齐人马,不带粮草辎重,轻装出阵,三天之后,我要在江陵城头,与殷刺史共襄破桓大业。”

所有的将校全都齐齐地向着杨佺期行礼道:“遵命!”

荆州,江陵,刺史府,后宅。

殷仲堪的额头都在冒汗,来回地踱着步,每隔几步,他都会停下来,看着门口的方向,小室之中,只有陶渊明神色平静,坐在小榻之上,悠闲地品着自己面前的一碗茶汤,神色从容。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响起,殷仲堪的精神一振,独眼眨了眨,看着一个匆匆奔入的小吏,沉声道:“有何新战报?”

那小吏的声音有些发抖:“巴陵战报,护军将军殷道护,出战不力,被桓玄所败,巴陵的粮仓,已经落入桓玄之手!”

这一下,如同晴天霹雳,震得殷仲堪半天说不出话,久久,才摆了摆手,强行作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知道了,下去再探!”

当那小吏的脚步声,连同他的人影,消失在门口时,殷仲堪的独眼之中,闪过一道冷芒,对着空无一人的四周沉声道:“全都下去,守好门户,不许任何人进来,若有紧急军报,在中门那里大声通报!”

一阵低沉的应诺声之后,从各处阴暗的角落里,奔出几十个与草木花丛,檐壁梁柱一色的暗卫,顿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远在内园门口值守的几个军士,也都行礼而退,偌大的后宅,就真的只剩下这小室之中的二人了。

殷仲堪咬了咬牙,看向了陶渊明,沉声道:“先生还要在这里冷眼旁观到何时?你的粮草呢,你的援军呢?”

陶渊明抬起了头,看着殷仲堪,平静地说道:“早就劝你放下对杨佺期的戒备,让他出兵攻打桓玄,你却不听,两个都要防,这就是现在的结果。我们的族人,集结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能先送来两千石军粮,已经是倾巢而出了,所谓二十万石军粮,不过是你我商量好,用来诈杨佺期来救的说法而已,你不会自己也当了真吧。”

殷仲堪用袖子开始擦起满额的汗水:“话虽如此,但现在杨佺期真的起兵来援了,总不能说他的援兵到了,我这里让他喝西北风吧。”

陶渊明微微一笑:“那就是使君你的问题了。不是我的,我们奚族,已经做到了能做的一切,如果你真的担心粮草的问题,那不如现在就弃江陵,向北迎接杨佺期的大军,这时候退往襄阳,还来得及。”

殷仲堪咬了咬牙:“不行,杨佺期和桓玄是一路货色,到了他们手上,只会生不如死,只有在这里,他才会听我的。陶公,你可别忘了,我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盟友,我若是失败,你也不会有好结果!”

陶渊明淡然一笑:“那好吧,我这就再回老家跑一趟,看看族人还能拿出多少,只要你能让杨佺期顶住桓玄三天,五万石军粮,三千山地精兵必到,我的白虎大人!”

双面间谍陶渊明

殷仲堪的独眼之中闪过一丝惊讶,转而变得愤怒,沉声道:“怎么说起这个来?组织的事情,只有在组织里说,这是规矩!”

陶渊明笑着摆了摆手:“那在总坛里亲手杀了前任,也是规矩吗?”

殷仲堪咬了咬牙:“还不是你劝我这么做的,说什么要震慑其他三个。怎么了,陶公是不是也想这样接替我了?”

陶渊明摆了摆手:“别误会,我知道自己的身份,能出山有块地盘,就心满意足了,这黑手党的四方镇守之位,下辈子也轮不到我的,光一个世家子弟的身份,就让我断了任何的心思。殷公才是白虎之位的不二人选,我能做的,只是辅佐你一二,尽自己的力罢了。”

殷仲堪的神色稍缓:“罢了,这阵子也怪我,没有听你的很多建议,要是早点对桓玄有所防备,也不至于这样。不过,听你的话,散尽那江陵存粮赈济灾民,弄得现在军粮都没有,这件事你必须给我处理好了,不然,我要是这回完蛋了,以桓家多年对你们陶氏奚族的打击,你又能落到什么好?”

陶渊明笑道:“殷公勿虑,这次要怪只怪孙恩出兵太突然,不然桓玄哪敢起兵来犯?其实之前我们已经成功地把桓玄驱逐出去,让他去当广州刺史,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居然出了孙恩起兵,击毙谢琰的事,害得北府军长年驻守吴地,这才让桓玄肆无忌惮,不然,若是让大人在这里安心经营个十年八年,这荆州,也会姓殷不姓桓啦。而开仓放粮这种事,是结民心的善举,排挤桓玄容易,争夺桓氏经营一甲子的民心难。这个道理,大人又岂会不知?”

殷仲堪咬了咬牙:“只恨我的兵少将弱,不是桓玄的对手,这才要拉上杨佺期。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兵粮,你要是收不来粮草,那我们可就全完了啊。”

陶渊明长身而起:“大人不要担心,上次两千石,只是第一笔应急的粮草,各峒各寨,也已经紧急动员起来了,等我亲自回去督办一趟粮草,援军,保证五万石会在两天之内运到,一定不会影响杨将军跟桓贼的决战的!”

殷仲堪的神色转而舒缓,上前拉住了陶渊明的手:“陶公啊,我还是那句老话,我不会一直呆在荆州,朝堂,才是我要去的地方,这里早晚会是你的,帮我就是帮你自己,包括以后我的这个白虎之位,除了你以外,又有谁合适继承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也把手放在了殷仲堪的手背之上:“能为白虎大人效力,是我毕生的荣幸,共创大业!”

一天之后,荆州,马头,桓玄军营。

一处不起眼的营帐之中,一身小兵打扮的桓玄,笑对同样一身小兵打扮,站在面前的陶渊明:“渊明啊渊明,只怕殷仲堪到死的时候,也不知道,给他致命一击的,会是你这位智囊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与桓公相比,我哪有什么智可言,不过是照您的吩咐行事而已,从王珣到殷仲堪,这些个自命不凡的世家子弟,只会给一时的情势蒙住双眼,失掉了基本的判断,最后死到临头,才悔之晚矣!”

桓玄看着陶渊明,淡然道:“殷仲堪和他叔伯一样,不过是欺世盗名,假仁假义之徒,连家人父母,都会成为他们惺惺作态的演戏工具,留一个忠臣孝子的名声,然后自己就靠这个名声出来当官,当大官。却不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殷仲堪阴险狠毒,没有人不可以利用,没有人不可以出卖,即使是扶持他多年的王珣,也可以斩草除根,但他没有将帅之才,给了他荆州刺史,几年时间也组建不了象样的军队,靠阴谋和权术,只能玩弄一时,却不能夺取天下!”

陶渊明笑着点头道:“这就是我弃殷而跟随主公的原因。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大约就是这个道理,更别说,殷仲堪得势之后,一定也会把我铲除,毕竟,那么多阴险毒辣的计谋,都是我出的,人是不喜欢一个知道自己太多秘密和阴暗面的人。更别说是殷仲堪这样的伪君子了。出于保命的需要,我也得早点做了他才是。”

桓玄哈哈一笑:“那你给我出的这种毒计也不少啊,就不怕我杀了你灭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