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8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82(2 / 2)

沈庆之猛地一拍掌:“刘参军说得太好了!”

鲍嗣之勉强地勾了勾嘴角:“那个,那个刘参军既然这样说了,朝廷也赦免了他们,那我就暂时不跟他们计较了,不过,希望这沈家五兄弟能真的跟刘参军说的一样,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用实际行动赎回你们的罪孽。听说这次天师道妖贼重新回来,有些躲在山里的吴地土著又重新过去附逆作乱,哼,这些人就再没有招安赦免的机会了,一定要杀无赦!”

沈渊子朗声道:“这是自然,我等上次就被妖贼们抛弃,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父叔辈也为此送命,现在我们最恨的,就是当初骗我们作乱,又把我们抛弃的妖贼,可以说是悔恨交加,与他们不共戴天,这回寄奴哥主动要去前方相助平叛,我们也从部曲庄客中选出三百余名壮士与他一起南下,就是为了报仇雪恨的!”

鲍陋笑了起来:“闹了半天,这才切入了正题啊,刚才本官一直想问刘参军所来为何呢。是建康方面的朝廷给你下令,要你火速来援吗?妖贼作乱的消息这么快就到朝廷,这么快就下令出兵了?还是刘大帅让你先行出发的?”

刘裕摇了摇头:“没有,我没有接到朝廷的任何命令,也没有接到刘大帅的军令。但是,刚刚从会稽回来的刘穆之,向我通知了会稽那里妖贼突袭的情况,只这个消息就够了,所以我马上集结了所能出动的所有部下,火速去支援会稽的谢将军,走得匆忙,连辎重都没带,所以我来您这里,是想劳烦鲍县令提供一些干粮,让我们路上吃的。”

鲍陋的脸色一变:“这个,刘参军,你可是北府军的铠曹参军哪,镇守乌庄仓库才是你的本份,现在你这算是擅离职守啊。若是事后追究下来,恐怕要给军法从事的。”

刘裕正色道:“军情如火,若是按平时的程序慢慢地上报或者等命令下达,那可能战机就失去了,反正我刘裕在北府军也多次自行其事,也不在乎多违反一次军纪,如果能扭转战局,平定这次叛乱,那我刘裕甘当军法从事。”

沈田子的一字眉一挑,也抢着说:“我们兄弟也愿意同刘大哥一起受军法从事。”

鲍嗣之冷笑道:“你们又不是我大晋将士,受啥子军法?别跟着起哄了。”

刘裕摇了摇头,指着他们身上的军装与盔甲说道:“鲍公子,再次提醒你一下,他们已经接受了招安和赦免,现在的身份是吴兴郡内的州郡兵,是袁内史的亲卫,派来协助我守卫乌庄粮库的,当然是大晋的将士,这回他们随我南下,出城时袁内史亲自驰马前来,同意了他们的调动,即使我刘裕被军法从事,他们也是无事的,因为袁内史允许他们出征了。”

鲍陋的眼珠子一转,说道:“袁内史真的同意出兵了?”

刘裕点了点头:“袁内史对军事不是太在行,但也知道救兵如救火的道理,所以特地前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的库丁三百人,加上沈家兄弟的三百多人,还有袁内史另拨的一百衙役,加起来八百壮士,是第一批出发的,大概也是整个大晋第一支前去会稽救援的人马,袁内史正在吴兴募集丁壮,第二批人马,可能一天后就会到达这里,到时候还请鲍县令做好接待。”

鲍陋连忙点头道:“袁公是世家高门,见识超群,这阵子到任以来,爱民如子,为我等地方官员之楷模,既然他都这样做了,那本官也没什么好说的,嗣之,你不是嚷嚷着要上前线吗?那为父现在就给你这个机会。”

鲍嗣之兴奋地以拳击掌,笑道:“孩儿听令!”

鲍陋说道:“着你马上挑选县内丁壮二百,会合你的县衙守军三百,速速随刘参军出发,一路之上,受刘参军节制,不得擅自行动,到达会稽山阴城后,听谢大帅的军令,明白了吗?”

鲍嗣之微微一愣:“县衙守军三百是保护父亲大人您的,孩儿带走了,您怎么办?”

鲍陋摇了摇头:“若是前方战败,贼军前来,有这三百人又能如何?军事方面的事我不懂,但刘参军是身经百战,天下闻名的勇士,谢大帅更是指挥过无数大战,你听他们的令行事即可。刘参军,犬子年少轻狂,实战经历的不多,还请你这一路之上,多多提携,包容一二。”

刘裕笑道:“鲍公子一心为国,忠勇可嘉,有鲍县令深明大义,出兵助战,前线的胜算更足了,那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鲍嗣之勾了勾嘴角,说道:“那个,刘裕,你是铠曹参军,我是军主,校尉,军职比你还高些,现在事急从权,我可以暂时跟你一起行动,但凡事得商量着来,你不能命令我,毕竟,我现在还是琰帅的部下,不是你们北府军,就象琰帅和你们家刘将军之间,也是互不统属,家父是文官,这些军中的事情可能不是太了解,你应该懂的。”

谢琰幼子报噩耗

刘裕点了点头:“凡事商量着来,去山阴这一路要一天左右时间,你现在赶快集结人马,我的部下就在西门外就地休整,吃完干粮后就上路。”

沈庆之也跟着说道:“既然有人去报信了,我也不必再去建康了,或者说,我可以让副使去建康,我带着部下的一百人跟你们返回前线,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也可以分出几个亲兵回我们沈家村,动员上次休兵归农的弟兄们尽快去赴援。”

刘裕摇了摇头:“沈幢主,你跟我们回去就行了,至于没有将命的情况下私自征兵集结,这可是大忌,上次孙泰就是因为这个罪名给斩的,你可千万别一时冲动,给人留下罪证啊。”

沈庆之的脸色一变,额头上顿时沁出了豆大的汗珠,连声道:“多谢刘参军提醒,趁乱聚兵,确实是有作乱之嫌,真要因为这个掉了脑袋也没话说。是我一时冲动,大意了。”

刘裕微微一笑:“我们都是朝廷的军官,带自己的手下军士,最多只是个擅离职守之罪,但要是私自聚兵,就是作乱谋反了,这种事,地方的官长,如袁内史,鲍县令可以做,我们不行。沈幢主,以后可千万别再犯这种过错了,下次可不一定有人再提醒你。”

沈庆之连忙道:“多谢刘参军,那我们这就出发吧。”

一阵马蹄声从县衙外的街上传来,由远及近,刘裕的耳朵动了动,脸色微微一变:“这是八百里加急的军马,肯定是有重要军情上报,正好,我们可以问问前线的战况如何了。”

他的话音未落,马蹄声在县衙大门前停下,一个浑身上下透湿的军士,背上的两根鸿翎,已经有一根生生折断,连滚带爬地冲进了县衙之中,直接扑倒在地,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封塘报:“海盐,海盐鲍县令,请你,请你快把,快把这封军报转到建康,同时,同时马上组织全县军民撤,撤离!”

刘裕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拉起了这个军士,大声道:“前线出什么事了,邢浦战况如何?!”

那个军士抬起头,一张满是血污的脸映入了刘裕的眼中:“你,你是刘裕,刘寄奴?!”

刘裕吃惊地张大了嘴,这张血泥交加的脸,仍然难掩出原来的清秀与儒雅,这个人他认识,二十出头,正是谢琰的幼子,名叫谢混的。刘裕当年参加乌衣诗会时,这孩子才几岁大,前不久在会稽再见时,已经是个二十出头的白面书生了,风度极佳,想不到这第三次相见,却是这般情况。

谢混放声大哭道:“父帅他,他和我的两个兄长兵败身死,贼军,贼军已破山阴,吴地,完了!”

刘裕木然地松开了手,谢混的身子一软,重新跌落地上,晕死过去,溅起一阵烟尘,把刘裕整个人都罩在其中,他喃喃地说道:“终究,终究还是没来得及吗?!谢琰啊谢琰,你个人身死事小,整个天下,因你而倾!”

他咬了咬牙,回头对着在身后不知所措的众人们说道:“各位,山阴已失,这里变成对抗妖贼的最前线了,请鲍县令尽快安排民众撤离,征发丁壮加固城防,现在的我们,需要在北府军到来之前牢牢守住这里,沈幢主,麻烦你赶快上路,通知朝廷前方的战事,转告尚书令王珣大人,三天内如果北府军不到这里,建康城也不可保!他们的小团体,还有大晋的世家,再无容身之处!”

说完这些,刘裕摊开了那份塘报,自语道:“邢浦之战是怎么回事?”

一天之前,邢浦,北岸,谢琰军大营。

中军帅帐之中,谢琰正稳坐大案之后,手里端着饭碗,高高的白米饭上,盖着扇贝和生蚝,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蟹黄与鱼籽,香气四溢,让站在帐内值守的几个军士,都不自觉地咽起了口水,即使是在兵凶战危,吴地百姓们一顿掺着叶子的糙米饭都难求的当下,这位世家高门出身的大帅,仍然不会降低自己半点生活的品味和档次,不知谢安若是复生,看到自己的儿子这样,会作何感想。

刘虔之是帐中仅有的一个军将,他勾了勾嘴角,说道:“大帅,现在我们各路兵马已经基本集结,有两万余众,固守邢浦,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谢琰没有回答,仍然自顾自地在吃饭,他的三个儿子,都身着军士的皮甲,侍立一边,长子谢肇,是个三十多岁的白面书生,跟他的两个弟弟谢峻和谢混一样,即使是身着军装,脸上仍然抹着厚厚的白粉,这种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那种高门贵族子弟的装逼范儿,不得不说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谢肇不满地勾了勾嘴角:“刘将军,上次父帅不是说过了么,咱们不能满足于在这里固守待援,这样功劳全给刘牢之的北府军抢了,咱们只是要放出风声,让妖贼以为北府军来了,这样妖贼会主动撤离,我们这时候再跟踪追杀,可一举将之全灭!”

谢峻跟着说道:“是啊,这些天张都督一直在南岸侦察,他是本地人,对地形熟悉,以前还助王凝之守过会稽,一旦探得了敌营的内情,我们就可以作相应的安排了。”

谢混笑了起来:“刘将军,到时候你可得放手大杀,再立新功啊。”

刘虔之勾了勾嘴角,仍然脸上有一丝疑虑之色:“可是,可是张都督已经过去侦察两天了,没有半点音信传来,该不会,该不会是出了什么意外吧,大帅,依末将看,还是稳妥点好,在这里牢牢守住,总是不会出错的。”

张猛的声音从帐外响起,配合着他的大笑:“刘将军,这回你又想错了,大帅,妖贼想跑,咱们可千万不能放过他们啊!”

谢琰的神色平静,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碗,看着一身蓑衣,渔夫打扮,正从帐外直入的张猛,说道:“查到什么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