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7(2 / 2)

苻坚睁大了眼睛:“你说什么?去晋军大营?去做什么?”

慕容垂的眼中冷芒一闪:“天王可曾记得?君川之战,我军是如何崩溃的么?就是晋军故意放了俱难和几十个败兵逃回来,彭超本想隐瞒前线的战况,但所有将士亲眼目睹了这些败兵败将,那失败的消息就会象瘟疫一样蔓延,所有人都人心惶惶,再无战意了。”

“所以,天王不妨以劝降为名,派使者去晋营一趟,宣扬我军的天威,同时让人私下在晋营中散布流言,尤其是告诉他们寿春已失,胡彬所部也是旦夕可灭,他们已经陷入绝境了。如此一来,晋军上下必然人人自危,斗志也会急速下降。”

苻坚的眉头舒展了开来:“那慕容将军以为,谁人当这个使者比较合适?”

慕容垂微微一笑:“微臣正是为此事而来,微臣以为,最合适的使者,就在陛下的身边。正是那晋国前襄阳守将,雍州刺史,朱序是也!”

苻坚的双眼一亮:“朱序?此人真的合适当使者吗?他可是对晋国死忠啊,襄阳陷落后,几乎要自刎殉国,若不是慕容将军手快一步,只怕他已经死了。就算入我大秦以来,孤封他为度支尚书,可谓恩宠有加,但他却是并不领情,时时长吁短叹,闷闷不乐,他的心,还是在晋国的。”

慕容垂笑道:“可是微臣救下他之后,他也没再自杀啊。人如果自杀不成,死意已消,就只能接受现实了。就象微臣,当年在燕国的时候,是天王的死敌,但是入秦之后,亲眼目睹了天王的仁义,圣恩,又怎么会再生叛心呢?朱序的家人都在秦国,天王也没有亏待他,此人讲忠义,是不会在这时候背叛您的。”

说到这里,慕容垂顿了顿:“再说对于晋国,朱序兵败之后未死,还做了大秦的高官,已是叛将,他们绝不会再给朱序任何回头的可能。更何况,当年朱序独守襄阳长达一年,桓冲满口答应出兵援救,却是最后未发一兵,朱序跟微臣谈过此事,早就对晋国君臣失望透顶,所以,他也不可能再转投晋国的。”

“还有,朱序现在在大秦位居尚书高官,让他去晋营现身,让晋军将士看看,早早归顺大秦,是有荣华富贵的,这本身就能动摇他们的军心士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苻坚笑道:“好,就依慕容将军,让朱序去当使者。”

慕容垂微微一笑:“除此之外,还请天王让一人作为副使随行。”

苻坚奇道:“副使?谁?”

慕容垂抬起了头,正色道:“慕容兰。”

两国旧将促膝谈

入夜,寿春,秦军大营。

右军的一处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普通营帐内,一个五十多岁,须发花白的枯瘦老者,一身秦国官服,正襟危坐于地毯之上,在他的对面,慕容垂盘膝而坐,火盆里的炭火燃烧得正旺,而这老者的眼睛却是微微地眯着,一言不发。

慕容垂微微一笑,说道:“朱尚书,你可知为何这回天王要你来出使晋军大营呢?”

这名枯瘦老者正是前晋国大将,雍州刺史,襄阳的守将朱序,自从被俘后已经过了有一年多,看起来他也已经摆脱了在晋朝时汉人的那套穿戴礼节,更象是个纯粹的秦朝官员了,他的神色平静,缓缓说道:“大概因为在下跟晋国还有些未了的缘份,需要作个了结吧。”

慕容垂勾了勾嘴角:“如果朱尚书认为这是个缘份,那就算是吧,今天慕容前来,也是因为我慕容垂的部下,将会成为朱尚书的副使,随你一同出使晋营,所以,在您出发之前,我觉得应该还是统一口陉,预估困难的好。”

朱序睁开了眼睛,看着站在慕容垂身后,侍立于帐门一角的慕容兰,上下打量了两眼,点了点头:“真不愧是慕容家的女子,不仅有绝色的容颜,更是英姿飒爽,不亚男儿。怪不得就连那个传说中勇武过人,智计百出的刘裕,也栽在这位慕容姑娘的手下呢。”

慕容兰摇了摇头:“刘裕的失败是必然的,他独守孤城,无人援救,又遭到了城中守将的忌恨,即使我不出手,秦军强攻之下,寿城外无援军,内有地道,是不可能守住的。朱尚书,我并没有什么对不起刘裕的地方,只不过是各为其主,职责所在。”

朱序冷冷地说道:“不错,就是各为其主,现在我朱序是秦国的度支尚书,位高权重,天王对我恩重如山,这回前往晋营,更是对我朱序的信任,所以我一定会完成我的使命,这点并不需要慕容将军特意来提醒。”

慕容垂微微一笑:“哦,这么说来,朱尚书知道该说什么了吗?”

朱序点了点头:“自然是把我大秦的天威说给晋军将帅们听,尤其是对谢玄,要晓以利害,现在他们在战场上已经处于绝对的被动,进退两难,再顽抗下去的话,一旦北府军给消灭,那连谈判的本钱也没有了,谢家要的是家族的富贵,无论是司马氏当皇帝还是成为大秦的臣子,都没有区别,我想谢玄并不难作出选择的。”

慕容垂笑道:“朱尚书真不愧是识时务的俊杰。其实我慕容垂跟你一样,当年也非秦国人,都是在异国为官,因为机缘巧合才来的大秦,入秦之后,受了天王的厚恩,咱们做人可不能昧着良心,不知恩义,现在在秦国,我们过得比在原来的国家要好得多,自然要为大秦尽忠。如果见到谢玄,也可以告诉他,他若是肯倒戈来降,一定不失王候之位,会成为开国功臣的。”

朱序的眼中闪过一道冷芒,微微眯起了眼睛:“多谢慕容将军提醒,见到谢玄,我一定转告。说起来,我跟谢玄也是有多年的交情了,他应该会对我的话有所考虑的。”

慕容垂哈哈一笑:“要是他还抱什么侥幸心理,朱尚书可以正告他,我大秦的现在前线三十万大军,只不过是先头部队而已,几十万大军还在从各地集结过来,而天王即将亲率大军,作为后援,他们连现在寿春一带的三十万我军先锋都无法战胜,不如早点投降,以免两军将士和百姓生灵涂炭。”

朱序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天王本人也要来?”

慕容垂笑着点了点头:“是的,我慕容垂就是从项城那里过来的,奉的就是天王的旨意,本来天王是准备等各路大军齐集项城之后,再亲征过来的,但是现在战场的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被晋国视为要塞的寿春城,已经迅速被拿下,而北府军也已经前出寿春,被吸引在了这里,所以,天王决定御驾亲征,亲自消灭掉这支晋国最精锐的部队,一战定天下!”

朱序轻轻地“哦”了一声,抬起了面前的一个小盏,里面翻滚着黑色的茶汤,轻轻地呷了一口,若有所思。

慕容垂也端起了面前的茶碗,嗅了嗅,又再次放下,笑道:“这南方的茶饮,我还是喝不惯,不知道这又涩又苦的东西,有什么好喝的。能让世家子弟和朱尚书这样的大将都乐此不疲。”

朱序微微一笑:“这也许就是家乡的味道吧,就象慕容将军喜欢喝酸奶,我入秦一年多了,也同样喝不惯。”

慕容垂哈哈一笑:“留恋故乡,是人之常情,等天下一统,再无分歧了,也许我们会爱上同一种饮料的。”

朱序点了点头:“那就全要看天王这次的行动了,如果晋人明智的话,就应该早早投降,免得生灵涂炭,到时候南北一统,天下百姓不再受离别之苦,风俗也会慢慢融为一体,岂不是美事?”

慕容垂笑道:“那就得全靠朱尚书的三寸不烂之舌了。与谢玄等人的交涉,就交给您了,而我家的慕容兰,在北府军中也有些旧相识,您在出使之后,慕容兰可以借机在军中散布流言,让晋军的中下层军士,都知道我大秦的实力军力。”

朱序看了一眼慕容兰,摇了摇头:“我跟谢玄毕竟有旧,而且自晋室南渡以来,还没有斩杀北方使臣的先例,所以说我的安危不是问题,但慕容姑娘,刚刚在寿春城里出卖了全城的守军,这次作为副使再次去晋营,还要散布流言,会不会有危险?”

慕容垂笑着摆了摆手:“无妨,在这个时候,晋军的处境艰难,无论是谁都会给自己留条后路,不会把事情做绝的。再说,阿兰的遇事非常机警,绝不会勉强行事。这次去晋营,有机会就散布流言,没机会就趁机观察一下晋军的实力与动向,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之中的。”

朱序满意地点了点头:“那这次就有劳慕容姑娘了,希望这一回,我们能联手取得成功。”

慕容兰微微一笑,拱手行礼道:“晚辈有机会向前辈学习,荣幸之至!”

帝王一战倾天下

走出朱序的营帐,慕容垂一言不发,直接向着淝水边走去,而慕容兰则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后面,灯火通明的大营渐渐地向后倒去,人声也变得渐渐地低沉,只有那越来越响的流水之声,逐渐地清晰起来。

慕容垂停下了脚步,站在河边,淡然道:“你们先退下吧,警戒四周,百步之内不得有人。”

四周的雪地里,突然钻出十余个一身白衣,黑布蒙面的杀手,全都向着慕容垂按胸行礼,然后迅速地消失在了浓浓的夜色之中,只剩下了这兄妹二人,还站在河边。

慕容兰轻轻地叹了口气:“今年的雪,来得格外地早,可是现在,却是停了,而这本该封上的河水,却在这时候解了冻,大哥,你不觉得这预示着什么吗?”

慕容垂冷冷地说道:“河水解冻,晋军正好可以利用河道来运兵调粮,对他们是有利的,几天之后,这里将成为秦晋两国决战的场所了。而且雪融化后成为水,胡彬又能多撑上几天,阿兰,你知道这回我为什么要你去晋军大营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