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2(2 / 2)

殷仲堪的独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之色:“你们居然和胡虏有往来?”

桓玄微微一笑:“当年殷兄的叔父大人,不也是用羌人姚襄为先锋北伐吗?这夷夏汉胡之分,哪有这么分明,能为我所用的人,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都要尽其用处。我想,同样的意思,慕容垂和姚苌也应该向谢家表达过,上次那个君川之战,看起来就是他们联手给苻坚做的一个局。甚至,这个局从襄阳之战就开始了。”

殷仲堪咬了咬牙:“但是结交胡虏,乃是重罪,万一泄露出去的话…………”

桓玄冷笑道:“那又如何?我们又没有出卖大晋。跟他们的暗中合作,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就是前年的苻秦宗室,苻洛和苻朗在幽州的谋反,就是慕容垂暗中挑拨的,不过,王猛好像对此事有所察觉,只不过他没有直接的证据,但从那时开始,他就不停地要置慕容垂于死地了,连金刀计都使出来,可见其斗得有多凶。”

殷仲堪张大了嘴:“这么说来,上次你们桓家北伐,是为了接应苻朗和苻洛的谋反?”

桓玄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不甘的神色:“是啊,本来是绝好的机会,秦国大军如果给拖在幽州一带,我们甚至可以趁机拿下洛阳,到时候慕容鲜卑起兵于辽西龙城,姚氏羌人在陇右河西同时发难,再加上塞外代国的拓跋氏遗族起兵,秦国的天下,可以一击而倒!”

说到这里,桓玄叹了口气:“可惜这两个家伙太不争气,起兵不到一个月就给消灭了,甚至慕容垂和姚苌都没来得及发动,最后变成了我们这一路孤军突进,这才让苻坚趁机报复,夺我襄阳。”

殷仲堪恍然大悟,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还好王猛死了,苻坚一怒而兴兵。这么说来,这次秦国南下,不仅灭不了我大晋,反而是我们的机会了?”

桓玄微微一笑:“慕容垂自己带西路大军前出荆州,他是绝对不会全力攻击的,最多应付了事,所以我们桓家也不会把主力放在一线,只要派杨全期的雍州兵马与之相持就可以。而十万荆州精锐,进可北上洛阳,退可保江陵和建康,趁北府军与秦军主力大战之时,一举控制京城,才是上策。”

殷仲堪叹了口气:“我还是觉得,夺权可以,坏国事不行,谢家再怎么不堪,起码现在也是独抗秦国大军,就算慕容氏的鲜卑兵马可以按兵不动,但苻坚的主力如果能击破谢玄的北府兵,建康仍然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就算你的十万荆州兵马,也难保全。”

桓玄笑着摆了摆手:“北府军有多强,我自然知道,别说苻坚的三十万大军,就是他的百万军队全都集中到这里,也难攻取广陵城。虽然说秦军的精兵良将都向两淮集中,但北府兵各路兵马,加上京城的宿卫军援军,也有二十万之多,只要谢安有时间从三吴地区征收到足够的军粮,就可以挡住苻坚。战事一旦拖延,北方胡兵不习江南气候,到时候疫病丛生,只能退兵了。”

“这个战果绝不能留给谢安,一定要在秦军给打退之前,把北府兵的兵权从谢家手上拿回来。所以,我们必须要谢家输掉几个关键的战役,这样才有借口,到时候,还需要殷兄在京城之中联络世家高门,一起发难,谢安这回跑到了会稽去筹措军粮,一定也得罪了不少吴地的土姓豪强,是我们的好机会。”

殷仲堪长舒一口气:“明白了,我马上就回京城,这事我去办。”

桓玄勾了勾嘴角,转身看向了北边,说道:“还有那些氐人,哼,肯定不是来投降的,他们没有带亲属亲人,必然有诈,不过这样也好,也许最后寿春的陷落,还要靠这些人呢!”

殷仲堪的脸色一变:“你要直接让这些氐人破城?这不好吧,毕竟全城的军民百姓还…………”

桓玄冷笑道:“这又有什么,上次为了演戏,我们连襄阳都舍了,这个寿春再重要,比得上襄阳吗?殷兄啊,你就是为人太过心慈手软,不够狠辣啊,在这个乱世里,成大事,怎么能拘小节呢?”

殷仲堪的额头开始冒汗,咬了咬牙:“只当我没听到这话好了。不过那个刘裕这回来了,有他在,只怕你的计划未必能成功。”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之色:“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没想到谢玄会在这个时候让刘裕来送亲,看起来他们也对这寿春有所防范,后面还可能继续派援军过来助守,所以我们的动作要快,当务之急,是把这门亲事给搅黄了。”

殷仲堪微微一笑:“那个桓蒋的懦弱无能,城中无人不知,现在刘婷云已经知道了他有多废物,肯定不愿意嫁他的。刘小姐的那个脾气,也是京城中无人不知,把自己都当成公主了,这事应该不会有什么悬念的。”

桓玄摇了摇头:“殷兄有所不知,刘婷云和王妙音的关系极好,这回王妙音来了,可能会说服她,所以我们还得作两手准备,现在我去找朱绰,也许他的两个熊儿子,能帮我们解决掉这个大麻烦。”

桓玄结识朱兄弟

寿春,桓府。

后院之中,三个年约十余岁的少年,在来回追逐玩耍着,年纪最长的一个,年约十五六岁,下巴上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瘤,满身的肥肉,跑起来气喘吁吁的,一边跑,一边叫着:“等,等等我啊。”

在前面跑的两个小孩子,年约十岁上下,虽然年龄比那胖小子小了不少,但是身形个头却是差不多,跑起路来虎虎生风,身手矫健,一看就是从小习武的。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突然攀爬起了身边的一棵大榕树,如猕猴一般,三两下就蹿上了一丈多高的树枝,稳稳地坐着,对着树下的那个胖子开始做起鬼脸来。

年龄稍长的一个蓝衣小子,一边笑着,一边说道:“舅舅,要想追到我们,快点爬上来啊。”

另一个看起来稍小一点的灰衣小子,则向着树头的一个鸟窝爬了两步,一边爬,一边笑道:“舅舅,你昨天不是说想要掏鸟窝吗,这儿就有一个,快来啊。”

那胖小子正是桓伊的公子,以懦弱无能闻名全城的桓蒋,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成天给自己的两个外甥这样欺负,上面的那两个少年,穿蓝衣的名叫朱龄石,灰衣的那个,则是他的弟弟朱超石,两人继承了朱家的武将传统,虽然只有十岁出头,但已经是身手矫健,攀岩上树如履平地,今天,正是他们日常的戏耍舅舅的活动。

桓蒋一看头上的两个小子,一下子就傻了眼,以他这身形,跑两步都会喘,哪还能上树呢,他一屁股就坐到了树下,两腿乱蹬起来:“你们,你们就成天这样欺负舅舅吗?”

朱超石哈哈一笑,从那鸟窝里摸出了一个鸟蛋,对着桓蒋就砸了过去,“呯”地一声,桓蒋的脑袋上就开了个花,黄色的蛋浆淋得他满头都是,而砸中的地方也顿时起了个不大不小的包,这下更是让桓蒋又痛又怕,直接大哭了起来。

朱家兄弟对视一眼,也觉得出手有些重了,二人连忙跳下了树,走到桓蒋的身边,想要出声安慰,可是桓蒋却是越哭越凶,整个园子里,都回荡着他的哭声了。

一个温暖的声音在三人的耳边响起:“敢问,是桓蒋桓公子和朱家的两位公子吗?”

朱龄石和朱超石抬起了头,只见一个全身蓝衣,体格消瘦,丰神俊郎的公子站在了自己的面前,而他们的父亲朱绰,则是一身盔甲,恭敬地站在此人身旁,看到二人,板着脸,沉声道:“小兔崽子,又在胡闹!”

那蓝衣公子正是桓玄,他摆了摆手,说道:“朱将军,不要这样说,以我看来,二位公子可是颇有将军之风呢。”

朱绰叹了口气:“犬子顽劣,让公子见笑了。”他说到这里,对两个儿子沉声喝道:“这位是荆州桓大将军的世子,你们两个还不快快行礼。”

朱龄石和朱超石虽然年幼,也知道桓温大将军的威名,对他们朱家更是有救命之恩,听到此人是桓家的世子,也不免动容,连忙照着大人那样以拳按胸,行了个军礼:“见过桓世子。”

桓玄哈哈一笑,摆了摆手:“其实我比两位也大不了几岁,不用叫得这么生份。从小我也是跟着你们的父亲习武学兵法的,算是他的学生,咱们就平辈论交吧,你们叫我玄哥哥就行。”

朱绰的脸色一变,急道:“世子,这万万不可。”

桓玄摇了摇头:“没什么不可的,咱们是一家人,朱将军,我想跟两位公子聊聊,你去看看氐人那里有什么异动,可好?”

朱绰正色行了个军礼:“遵命。”他扭头对着两个儿子沉声道,“在世子面前,休得放肆!”说完,转身就走。

桓蒋也从地上站了起来,一边抹着鼻涕,一边向着桓玄行了个礼,转身欲走,桓玄笑着拦下了他:“且慢,这位是桓豫州家的公子吗?”

朱龄石一看父亲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园门口,连忙说道:“玄哥哥,是的,这位是我们的舅舅,桓刺史的三公子,姓桓名蒋。”

桓玄笑着点头道:“我们荆州桓家跟桓豫州也是本家了,虽然早就出了五服,但一笔写不出两个桓字来。这次我路过寿春,听说桓公子即将大喜,这次前来,也是想向你道贺的,正好在这里碰到你,真是太巧啦。”

桓蒋抹着鼻涕,傻笑道:“这亲事还没成呢,等办事的时候,一定会邀请桓世子前来与会。”

桓玄点了点头,勾了勾嘴角,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表情:“公子,外面传的一些流言,你真的没有听到过?”

桓蒋微微一愣,奇道:“什么流言?我没听到过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