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云书院>江湖武侠>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2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25(2 / 2)

刘裕摇了摇头:“你啊,真是饿死鬼投胎。对了,夫人怎么没来?”

刘穆之的脸色微微一变,转而叹了口气:“她不肯来,怎么劝也没用。不瞒你说,我今天耽误到现在才过来,主要就是因为她。”

刘裕心中雪亮,点了点头:“今天你是不请自来的,对吧。”

刘穆之看着对面的门口,车水马龙的来客们,咬了咬牙:“事到如今,寄奴,我也不瞒你,不错,今天是我自己要来,江家兄弟没有请我,其实,我岳父是托人偷偷地带话来我家,说今天会有不少见到显贵的机会,要我把握住,至于他儿子那里,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刘裕笑道:“原来这个喜宴,是你想要结交贵人的机会啊。明白了,那今天你的表现可得好点,不要太贪吃才是。”

刘穆之哈哈一笑:“这是自然,有了富贵,想吃什么吃不到呀。走吧,寄奴,我们进去。”他说着,整了整衣衫,调整了一下呼吸,昂首就向前走。

一辆上好的桦木马车缓缓地在江家的门口停下,赶车的车夫跳下了前辕,拿起一个精致的小木札,放到了车后,上了清漆的后门打开,一个三十多岁,肤色白净,几缕微须的青衣文士,走下了马车。

江氏兄弟的双眼一亮,连忙就迎了上去,穿着蓝衣的江播笑着拱手道:“张别贺肯大驾光临,我江家真的是蓬荜生辉啊。”

而这个青衣文士也笑着回礼道:“恩师家的喜事,我怎么能不来参加呢?”

正在走过去的刘裕和刘穆之停了下来,看着三人在远处寒暄,刘裕皱了皱眉头:“别驾?这也不是太高的官职吧,前面的郡守和长史也有几个,但是没哪个象江氏兄弟这样热情出迎啊。”

刘穆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个张别驾的口音听起来象是南方会稽一带的,难道和沈家一样,是当地吴兴的豪族吗?”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二人身后响起:“这位庐江别驾张法顺,可是最近朝中的红人,二位以后如果有意仕途的话,可是要留意这些人的情况啊。”

刘裕的脸色一变,扭头向后看去,却见刘林宗仍然是那天的一身打扮,只是今天,身边站着的却是一个白衣飘飘的少年文士,面如冠玉,开始蓄起了胡须,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上下打量着刘裕和刘穆之。

刘裕笑道:“您来了呀,刘先生,今天也是来参加江家的婚礼吗?”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朝中的官员里,好像没听过有刘姓大员的,自从名士刘倓死后,就只有今天的尚书仆射刘耽了,请问先生,可是刘仆射化名呢?”

刘林宗笑着摆了摆手:“这位小友,不必这样多猜测,我等只是萍水相逢的路人,随缘即可,名字只是个代号,又能代表什么呢?现在这样不是挺好?若是有缘的话,我们的身份自然会公开的。”

刘穆之的胖脸微微一红,拱手道:“是晚辈唐突了,还请前辈不要介意。”

刘林宗看向了刘裕:“刘里正,上次我看到你在讲武大会上的表现,实在是太精彩了,这回我故地重游,带了一位新朋友过来,这位是我的忘年交,姓李,名致之,这回与我同游京口,想不到在这里和你相遇。”

那名叫李致之的白衣文士对着刘裕行了个礼:“久闻刘里正的英雄气概,神往不已,想不到今天能当面得见,真是在下的幸事。”

刘裕连忙回礼道:“兄台太看得起刘某了,不过是个山野村夫,没什么好值得夸耀的,而且,我现在已经不是里正了。”

刘林宗有些惊讶,奇道:“哦,不是里正了?是何原因呢?莫非是那天得罪了刁刺史,他事后报复?”

刘裕叹了口气:“倒也不是,只是刁刺史以天子节杖下令,要京口百姓为国出力,加征重税,并要晚辈督办此事,晚辈并不认同刁刺史的做法,所以就辞去里正之职了。”

刘林宗点了点头,轻抚长须:“原来是这样。也好,你和刁刺史终不是一路人,在他手下听差,以后估计也不会顺心,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有一袭长技,何患无事可做呢?”

说到这里,刘林宗看向了已经被江夷亲自领着向门内走的那个张别驾,微微一笑:“就象这位,在妹妹嫁入宫中前,谁会把他放在眼里呢?”

刘穆之看着走向门内的张别驾,心中一动,说道:“难道这个张别驾,就是最近妹妹入宫的那位会稽张法顺?”

刘林宗有些意外地看着刘穆之:“阁下也知这朝堂中事吗?”

刘穆之不好意思地脸上肥肉抖了抖:“这个,在下好歹也是个士人,也能知道些消息,听说这个张别驾的妹妹,是出了名的美人,在三吴一带非常有名,特地给会稽王看上,进献给圣上的,一入宫就成了才人,,而最近还因为圣上宠爱张才人,连带着她哥哥张法顺也被授予庐江别驾一职呢。”

当今的晋朝朝堂,皇权与相权之争非常激烈,各大世家,以宰相谢安为首,多年来一直轮流执政,虚君实权,皇帝不过是傀儡而已,象大权臣桓温甚至还行过废立天子之事。

桓温死后,当今的孝武帝司马曜在位,终于想要收回皇权,而最近他拜自己的亲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为录尚书事,与谢安并列宰相,就是其意图的体现。

只不过谢安这样的大世家精明过人,在与称霸荆州的桓家达成共识之后,抢先为孝武帝安排了太原王氏的分支,王蕴之女,王恭之妹的王法慧作为皇后,以此来加强对皇帝的控制。

宾客亦是朋友圈

而不甘受到谢家,桓家这些大世家控制的皇帝和会稽王,则反过来搭上了太原王氏的另一分支,王坦之之子王国宝,以其堂妹作为会稽王妃,以对抗谢安,王恭,桓冲等世家。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三吴地区的名门,会稽张氏的女儿选入宫中作为才人,以制衡王法慧。

这位姓张的庐江别驾,就是会稽张氏的子侄,名叫张法顺,在三吴一带的土著侨姓之中,算得上是名头响亮的后起之秀,因其妹妹正得宠,而其本人也有才,得到了会稽王的亲自保举,可谓春风得意。

今天这位新官上任的青年才俊,出现在一向有名士之称,主导着清议风评的江家婚礼之上,其用意如何,不言自明。

刘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虽然一向在京口,但也听到刘穆之说过不少这些朝中的事情,和刘毅等人也会在吹牛喝酒的时候聊上一会儿,并不是普通的乡野村夫,毫无见识,一听到几人这样对话,他心里马上就明白了。

想到这里,刘裕正色道:“既然这位张别驾来了,那我们更有必要进去看看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突然就脸色一变,因为,一架步辇正向这里行来,与一辆装饰得很好,用了很考究的紫檀木制成,雕了各种鱼鸟图案的马车并排而行,步辇被八个身着紫色道袍的壮汉抬着,二十余名蓝衣执剑弟子在一边护卫随行,而上面端坐的,可不正是那天师道的教主孙泰?

孙泰也同时发现了刘裕等人,他的目光一下子就落到了刘林宗的身上,饶是镇定如他,也是脸色一变,连忙从步辇上走了下来,向着刘林宗就要行礼:“贫道…………”

刘林宗微微一笑,摆了摆手:“您就是天师道的孙教主吧,可能阁下认错人了,在下姓刘,双名林宗,江州人士,今天与这位李贤弟结伴而来,正好碰到这家有喜事,所以想要进来蹭一杯喜酒罢了。”

孙泰的嘴角勾了勾,他很快就明白了过来,转而笑道:“原来是刘先生,贫道稽首了。您远道而来,这京口的民风好客,今天江家在这里办喜事,您大驾光临,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从另一辆豪华马车上走下了一位长髯飘飘,四十岁上下的文士,与刘林宗和那李致之,包括那天的杨林子不同的是,他穿的衣服很精巧细致。

一身上好的青色绸缎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显然,这位并不是那种高门世族位喜欢饮五石散的子弟,也不需要穿宽大轻松的袍服以散去药劲,刘裕一看便知,这位应该是个三吴地区的本地豪族,而他腰上挂着的一块“沈”字玉佩,就说明了他的身份。

刘裕的心中一动,吴兴沈氏,向来是江东的土著大族,东晋政权刚刚南渡之时,大权臣王敦几次作乱,就是得到了吴兴一带的沈氏豪族沈充的大力支持,一度成功地控制了中央政权,但失败之后,沈家也遭遇了大祸,沈充一支被斩尽杀绝,其他家系虽然得以保留,但也是元气大伤,许多几百年来占着的家族产业也被王,谢,庾家等南渡外来世家所瓜分。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沈家又出了个中兴之人,吴兴沈警,乃是当世的饱学宿儒,一部左氏春秋治得极好,就连谢安也对其刮目相看,几次想引他出来做官,但他都是避而不就,安心在家里做他的豪族。

刘裕正想着此人是不是沈警,却见这个中年文士对着刘林宗抱拳道:“刘先生,在下吴兴沈警,这厢有礼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