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的话风险太大,容易被郑智题材的给ko掉,戛纳相对公正一些。 8月25号的时候,郝运给安小曦过生日。 孩子已经一个多月,安小曦也恢复的差不多了,请了个专门的团队做康复训练。 现在又是一个蹦蹦跳跳真可爱的小美女了。 不过,她还是坚持要自己奶孩子,至少要把孩子奶足半年再说。 很多知识是安小曦怀了孕之后,郝运才知道的。 比如奶量和大小真的没什么关系。 安小曦就属于不那么大,量还挺多的类型。 哪怕小螃蟹是个大胃王也够用。 就比如现在小螃蟹睡着了,安小曦涨得不行,等不及闺女醒来胡吃海塞,她就让郝运帮她去拿吸奶器。 “这么简单的事情……” 郝运突发奇想,然后他就取代了吸奶器的作用。 有一就有二,这么好用的吸奶器,一用就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是堵奶的时候,小螃蟹不配合,也是郝运帮忙。 不是好不好喝的问题…… 那感觉只能说有点奇怪,但是也有点儿刺激。 不过,很快就被刘阿姨发现了。因为她闺女每天除了奶孩子,还能余出来两三袋奶放到冰箱里冷冻起来。 主要为了应对安小曦不在家,存一些小螃蟹的口粮。 刘阿姨会经常检查一下存量给写上标签,将来超过一定时限的就不给孩子吃了。 然而,她突然发现有几天存的少了。 肯定不是营养没跟上量少了,也不可能是小螃蟹突然多吃了。 还能是谁呢? 刘阿姨也不好直截了地的跟女婿讨论这个事情。 只是委婉的表示,过段时间安小曦可能就要出去工作了,要给小螃蟹多留点口粮。 母乳冷冻于零下20摄氏度左右,一般是可以保存大约六个月的时间。 为了保证营养和避免细菌滋生,最好三个月就喝掉。 郝运也有点冤枉…… 他只是为了给安小曦治疗堵奶——经常堵奶可能导致乳腺炎。 完全是冤枉他了。 但是丈母娘说得也有道理啊。 抢闺女的口粮,实在是禽兽不如。 也就是在8月25号这一天,《海边的曼彻斯特》在北美低调上映。 说是低调,是因为连首映礼都没有办。 毕竟郝运不过去,剧组主创上了一半,根本没法办什么首映礼。 干脆直接上映得了。 该做的营销还是得做,但是可以等电影上映之后出了口碑再做。 内地这边也有人关注。 不过,要到十月份左右才会上映,所以大家虽然急着被治愈,但是也不是着急就管用的事情。 盗版现在也不太好找了。 前不久,新成立的华夏电影著作权协会(简称影著协)宣布,将在全国试点推广“国产电影网吧数字发行平台”,网上、网吧、长途汽车上看电影都要收费。 紧接着,迅雷、酷6网纷纷表示,将推行收费模式。 虽然网友发出了激烈的抗议,表示“宁可中毒也要免费”“坚决抵制收费”,但是也架不住大势所趋。 而且郝运的电影一般网站都不敢盗。 就算盗版也不敢刚开始上映的时候盗。 他的法学背景,让他的公司在首都打官司就从来没有输过。 当初连南山必胜客都惨遭痛击。 不过,国内至少也能听到一些风声。 页简:我表哥在国外上学,他说他去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极力推荐我观影,说是特别的治愈,能够抚慰我因为失恋受伤的心情,请问这是真的吗? 吴情之杀手:真的啊,绝壁是真的! 我退堂鼓打的很6:以郝运的尿性,我不信他能拍出多治愈的电影。 那只黑手:郝运的电影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可惜这部电影北美先上映。 安于水舍:不明白为什么剧本要拿到好莱坞去拍,在咱们这边没法拍吗,比如《海边的烟台》《海边的厦门》,一样非常有感觉。 天空的彼端:艹,郝狗,我与你誓不两立! 鱼跃于空:@天空的彼端,大兄弟怎么了,电影不好看吗? 天空的彼端:@鱼跃于空,不是啊,电影挺好的,也很治愈,我主要是想到他娶走了我的女神我就觉得生气,放心的去看电影吧,不要让偏见蒙蔽你的双眼。 安妮出门不带熊:@天空的彼端,你们这样良心真的不会痛吗,人在米果,刚刚出电影院,只能说…… 掠海飞驰:我特么等你半天了,你倒是说啊!你怎么不说了。 碧山庙的华清小和尚:阿弥陀佛,看来这电影不简单啊,佛法无边,红尘炼心,小僧必须要去看一看了。 君临花未开:我猜是不是郝运演的主角被虐了,这不算什么啊,现在大家都很乐得看郝狗被虐。 三枝由纪:期待郝狗被虐,正好下周去米果,我到时候看了跟大家分享感悟。 树荫雨阳:郝狗虐我千百遍,我待郝狗如初恋,虽然已经猜到了这电影可能有点问题,但是我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期待,你们说我是不是贱啊。 内地这边只是议论,只有少部分看了海外电影评论,或者人在海外看了电影的人才知道电影讲什么。 北美这边网上才是真的热议不断。 有人说,felix不愧是把欧洲三大最佳编剧奖刷了一遍的电影奇才,《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故事流畅得惊人,镜头语言优秀,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它完全是一件艺术品。 还有人说,他一直不喜欢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致力于简化一切人物,将人物当做“拯救世界”或者“毁灭世界”这种惊天大事件之中的一个道具,然而他无意中看到了《海边的曼彻斯特》,从中发现了电影的独特魅力。 郝运被国外的影迷们抬高到了和那些电影大师齐平的位置,说他是东方的电影大师,类比侯孝贤、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说他注目于人物的情感、人性这些细腻的地方,感情柔软动人。 一个普通人在一个普通的地方,经历一件我们听来可能是很普通的社会新闻事件,然后很普通地陷入绝望。 …… 郝运预想的辱骂并没有太多,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觉得导演或者编剧太过于残忍,不给主角哪怕一丁点儿的希望。 但是一想到特么的导演、编剧、主演都是一个人,又开始觉得自己多此一举。 这个华夏导演来到好莱坞,拍了《爆裂鼓手》《活埋》《源代码》,现在又拍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电影是这四部,小说方面欧美这边熟悉的就是《火星救援》和《消失的爱人》。 《火星救援》里一群人都走了,留下你一个人,还是在火星上。 还有比这个更绝望的吗? 《消失的爱人》被一些书商打上了“年度最易导致分手的小说”这种吸引人眼球,但是看完之后又觉得尼玛真没说错,赶紧回家离婚去。 所以,网友们最终得出来的结论就是felix这个人无比黑暗。 他的心那叫一个脏啊! 当然,无论如何吐槽,大家都被郝运的才华折服。 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 《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综艺》《usa today》《indie wire》和《s daily》等一大批各种杂志媒体都纷纷发表了看法。 几乎是清一色的给了这部电影最高评价。 远远超出了郝运想象的那种好评,他本以为必然会有一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反其道而行。 尤其是有些媒体存在一定的立场问题。 他们反对一切和华夏相关的东西,不管你拍得多好都反对。 李谙拿了奥斯卡,就被一堆媒体唾骂。 米果国家评论学会主席安妮·斯楚霍夫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的时候,给予《海边的曼彻斯特》高度评价:“《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大师级别的佳作。” 除了电影本身,郝运的表演也是媒体和影评人议论的焦点。 《新闻周刊》对郝运的演绎给予了很高评价,“当别人都在哭泣时他一脸冷漠地静立,felix使人浸染在那种深沉情绪中的表演,完全是大师级水准。” 大师级别! 郝运在三十岁,准确的说是二十八岁的年纪,得到了如此“浮夸”的评价。 影片首映后,引发了一次激烈的抢夺。 抢夺的焦点和《海边的曼彻斯特》无关,发行权已经被派拉蒙和fc影业牢牢地把握在手里了。 派拉蒙甚至承诺负责来年奥斯卡的公关费用。 意思就是不需要郝运出钱了。 派拉蒙给郝运“买”个影帝回来。 之所以如此的下血本,就是因为“激烈的抢夺”。 抢夺的目标是《消失的爱人》。 郝运的剧本质量,小说畅销书的热度,外加《海边的曼彻斯特》助推,让包括派拉蒙、迪士尼、环球影业、二十世纪福斯、索尼、狮门等等一堆的好莱坞电影公司趋之若鹜。 有些甚至是公司高管直接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