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节(1 / 1)

大家一起把鸭子从笼子里抓出来放进鸭圈。

十个鸭子,这个一下,那个一下地“嘎嘎”叫。

说实在的,有一点吵。

好几十只鸡后院养着,都没听到有多少动静。就十只鸭子,吵得这么厉害。

谢东和皱了皱眉道:“姜棉,这鸭子有点吵啊。”

姜棉觉得无所谓:“没关系,圈养几天就放出去了。”

鸭子爱水,不可能把它们围在院子里面养。不但把地方弄得很脏,时间久了,鸭子身上也会带一股臭味。

离自留地的水田十几米处,就有个小水塘。水塘旁边还长满了草。是放养鸭子的最佳地方。

自留地已经用竹子篱笆围起来了,几位知青还从周边的山脚下挖了不少树莓种在篱笆边上。别说动物,连人都进不去。

也就不用担心自家的开荒地被鸭子祸害,至于田野那边,鸭子还跑不了那么远。

把鸭子圈养了几天,然后每天早上它们放出来,然后赶到小水塘里,晚上再赶回来。

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鸭子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最后鸭圈一打开,压根不用人管,它们自己就颠着屁股跑到小水塘去了,晚上还会自己回来找东西吃。

姜棉之前跟其他几个小伙伴聊过秋收之后生产队的工作安排。

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挖河道,修水库之类的。

如果是本地社员,除了孤寡老人,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人。他们知青也要去,不过时间要短一点,分成两批轮着去。

姜棉算着时间,打算在这之前先晒点干货。

这些天秋风冷冽,天气干燥,是晒干货最好的时候。

菜地里种了很多菜蔬。几个都是勤快人,青菜多到吃不完。

姜棉挑了一些,准备晒成菜干。

这里的冬天虽然不缺蔬菜,不过菜干的味道也是别有风味的,不管是做汤还是跟五花rou一起炖,味道都很好。

姜棉挑那些长的比较老的长白菜,让大家拔下来,洗干净,菜帮子厚的地方用刀划几道。

大锅洗干净,不能沾一点油星,然后放水进去煮。为了让做出来的菜干口感嫩滑些,姜棉还加了米汤进去。

等水煮开,把处理好的白菜放进去烫熟,然后捞起来挂在绳子上晾晒。

天气好的话,两三天就晒好了。

还有就是腌菜。

腌菜的做法也有很多种,姜棉做了两种。

一种是她按老家的做法来的酸菜。

把芥菜摘下来洗干净,让秋天的太阳晒个大半天,大概六七成干的样子,然后剁碎,加少许盐揉搓,揉到出水,然后装进坛子里面压实。

等过了大半个月时间,看着芥菜的颜色由绿变黄了,拿点尝尝味道,觉得酸度可以,就掏出来,装在能漏水的布袋或箩筐里,在上面压块石头,帮助挤去酸水。

水分挤得越干就能放了越久。不过水分太干了,会影响口感。

每个主妇都有自己的倾向和选择。

挤完水分就要拌盐入瓮。还有就是要边装边压实,这关键到储存时间的长短。

每个人都不敢敷衍,讲究些的人家有专门的压酸菜的工具。没有的就提前洗好扁担,晾干后用其中一头放进瓮里去用力压,装到差不多满的时候,会有酸水流出来。等装满了封口也很重要。

有些人家,做的酸菜能吃一整年。

不过姜棉做得不多,她做这个也就是为了某一天跟鱼搭配。

其实姜棉最想做的是东北的辣白菜,她上辈子跟一位朝鲜族的同事学过。之后自己做过几次,当时那位同事尝过之后还夸她的学习能力好。

她曾经因为这道辣白菜,在公司的食堂被一位吃货董事半路劫饭。

不过自从回了老家以后她就没做过了,过了这么多年,还换了时空。手艺没试过,真的不好说。

现在最关键的是气候问题,又没有冰箱,做出来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不过姜棉还是想试着做一次,就少做点。试过了才能死心。

这道菜,在冬天的餐桌上,有着神奇的魅力。

姜棉把当初的做菜笔记翻了出来,按上面的材料,尽可能地找齐。然后两小坛不同配比的辣白菜,就摆在厨房的角落里。

还有就是晒鱼干。

不过鱼他们也就晒了十几条,预备哪一天有哪位小伙伴想吃这一口,可以换一下口味。

因为每一样都做得少,这些做完也没花多少时间。

◎最新评论:

加油加油营养液(1/1)成就达成,有一定几率掉落更新,请侠士再接再厉

打卡

大大加油

撒花花

撒花

不够看

-完-

第44章 修河道 ·

[  姜棉最后想到了那片红薯地。

算一算时间,红薯应该长得也差]

姜棉最后想到了那片红薯地。

算一算时间,红薯应该长得也差不多了。

扛起一把锄头到地里试挖了两窝,两大串红薯随着被拎起的红薯藤而落土而出,一棵藤上挂着十来个红艳艳的红薯,每一个的个头都不小。

感受着手里沉甸甸的重量,姜棉感到很满意。照这个结薯量来看,产量低不了。

姜棉叫来小伙伴,小半天就把红薯给挖完了。收拾干净以后分成三堆,把其中一堆给五奶奶搬过去。

剩下的红薯,其中一半被洗干净擦成丝晒干,这是明年鸡鸭和猪的饲料。另一半放在院子里面晾干表皮的水分以后,就放在厨房里,想吃随时都可以拿来煮。

红薯挖完了,地也不能空着,姜棉选择了一些可以肥地的牧草种子撒了下去。

姜棉把这段时间要忙的事情弄得七七八八了,修建河道的通知下来了。

姜棉跟小伙伴们都分到了第一批知青里。

要修的那段河道离铃木生产队不算太远,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

他们也就不需要在外面过夜,不过得早出晚归,加上劳动量比较大,中午大家都不回来。午饭由生产队负责,找人就近搭灶做饭。

这条河道由两个不同的公社负责,每个公社下面的生产队各自负责一段。

铃木生产队负责的那一段,正好在淤泥滩里。

看着这一片烂泥滩,铃木生产队的社员们都苦着一张脸。

在烂泥滩里筑河堤。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

俗话说,烂泥扶不上墙。

他们现在要干的活,不是把这些烂泥扶上墙,但是要用这些烂泥筑成墙。

任务是上面下达的硬性指标。

大家只好硬着头皮把烂泥往上面堆。

结果可想而知。堆成的泥墙没到几十厘米高,就再也堆不上去了。

这一铲泥还没放上去,上面的已经慢慢摊下来了。

干了半天都是白费功夫。

有人泄气地把铲一扔,就开始骂娘。

“什么狗屁任务,根本没法干呀!”

“对啊。给我们分这么一段烂泥滩,是不是跟我们有仇。”

“老子不干了,谁分的让谁来干!”

……

第一天开工,带队来的是李国强。他看了一眼那几个闹事儿的人,忍下了心中那口气,脸上不怒而威,缓缓道:“是不是真的不想干啦?不想干的站出来。”

这下没人吱声了。

李国强继续道:“有点困难就撂挑子,发脾气。要是都照你们这样子来,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

要做成一件事情,有困难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

一个人想不出来,两个人想,两个人想不出来,就大家一起来。

现在我宣布,谁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奖励100个工分。”

姜棉刚才就在想这个问题。她好像在哪里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淤泥,筑堤。

哦,她记起来了。

是她上辈子的父亲跟她讲的。

90年代的中后期,姜棉老家那边对虾的价格开始高涨。

有点钱有点野心的人家,纷纷围海筑塘养虾。

挖掘机在当时还没有普及。围海筑塘只能靠人工来做。

海边附近村子的村民,在闲暇时间,纷纷以村子为单位,组队去给人家干活挣钱来补贴家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