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节(1 / 1)

粳稻一共460斤,姜棉这边分300斤,五奶奶分160斤。

糯稻一共350斤,姜棉这边分230斤,五奶奶分120斤。

五奶奶看着分摊开后自家得了这么多粮食,还都是精粮。这是他们一家子在生产队一年的份额都没有的量。另外还有能换来油的几十斤花生。

她的眼角瞬间湿润了。

“姜知青,真的谢谢你们。”五奶奶含着眼泪说道。

“不用谢我啦,要说谢也是该谢谢你。你们选的宅基地好,我们才能在这里开荒。”

“行。我也不跟你们客气了,日后要是有什么是我老婆子能做的,你们开口就是。”

姜棉点点头,然后领着小伙伴们帮她把粮食都搬回了屋里。

等回到自己这边,姜棉开始算他们内部的账。

这次自留地的收获,一共得了700多斤细粮。

玉米已经脱粒,打成粉的过程损耗不大。可以按200斤算。

至于稻谷。秋稻的出米率高一些,而且李国强给他们的粮食都是顶好的,差不多八成。一起算的话,也有400多斤的米。

加起来就是600斤精粮。

他们平常的饭菜油水比较足,粮食的耗费就少了。

如果是两个女同志,一年也吃不了那么多。男同志的话,两个人也够了。

那就相当于,一次秋收,可以满足他们一半人的口粮。按这个水平算,光是自留地一年的收成就能满足他们四个人的粮食所需。

还没算上地里的红薯和土豆。

生产队分下来的粮食,就算是剩下来了。

自留地旁边那片牧草,那些鸡是吃不完的。

所以姜棉的打算,是想来年养上几头猪。

养猪只是消化了多出来的粗粮,好处却是多多。

首先是可以积肥。如果养上几头猪,他们自留地里的肥料就不用愁了。

最主要的是,养大了不但可以换钱,还可以留一头杀了自己吃rou。

姜棉在上一世,老家附近有些大龄的单身男青年,出去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带着一位来自外省嫁的媳妇。

这些外地媳妇儿,大都是出自偏僻贫穷的地方。

她们无论是从语言、服饰、还是生活习惯,都跟当地人有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会成为周围人茶余饭后的议论话题。

姜棉那时候也爱看热闹,就经常听人议论,说外省大山里的那些人家是年尾杀一头猪,一直吃到来年年尾。

姜棉小时候没见人吃过腊肠和腊rou,觉得他们是夸张了。

现在她就打算做这件曾经听起来很夸张的事情。

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自己的饮食习惯。

吃鲜的还是吃腌的,其实跟家庭的富裕程度并不挂钩。

姜棉曾经吃腊味煲仔饭也吃得津津有味。

至于健康问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不要提为妙。

自己心中有数,控制好食用频率就行。

姜棉的提议,小伙伴们都无条件赞成。

楚婴兴奋地说道:“那我们去找李国强预订猪苗。”

姜棉赶紧把她拉住,说道:“先别着急去,借用猪圈的事还没跟五奶奶讲好呢。”

“那我们现在去找五奶奶。”楚婴说着抬脚就走。

姜棉他们几个只得跟着出去。

五奶奶正在东边的厢房里整理粮食。先一步过来的楚婴已经在说这事情了。

五奶奶沉默了一下,说道:“有了自留地,你们是可以养一些猪。我这有两个猪圈,你们就用大一点的那个吧。”

楚婴马上高兴地道谢。

姜棉想了想对五奶奶说道:“其实如果你想,也可以养一两头猪,或者羊也行。那块荒地上的草,我们也割不完。”

姜棉他们天天割草喂鸡,五奶奶是有所猜测的。姜棉也曾经跟她暗示过,那些草是他们种的,如果有需要,她也可以割来喂鸡。

五奶奶想了想说:“那我也养一头吧。”

有了姜棉分的粮食,加上队里分的,家里的确会有些余粮。她不贪心,养一头就行。

不过这些都不急。要养也是明年的事儿了。

每年开春,队里会去最近的农场采购猪苗,有养猪意向的社员,可以去登记一起买,不过也要保证养大的猪必须卖给公家。

姜棉想趁早打算。

养猪并不是买了回来放进猪圈就行了,前期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最后五奶奶还是把大的那个猪圈让给了姜棉。

两个猪圈是相邻的,空置很久了。怎么也得修整一番。

姜棉看着下面干干净净的猪粪坑和旁边的厕所,心里有一个想法。

不过她现在还没想好。

不着急,离明年开春,还有几个月时间呢。

确定好了猪圈的事,猪苗又急不来。

不过要忙的事还有不少。

稻谷要脱壳,花生还没榨油,之前捡的板栗跟核桃还没有进一步加工,地里的红薯还没挖……

不过楚婴却想上山。

“现在上山还能再捡几天,浪费了多可惜啊。”

行,那就去呗。

每次庄清梵倒是没去,他要出去,不知是去公社还是县里。

姜棉估计应该会是后者。

于是她拿了钱跟票给他。

“买几斤五花rou吧,如果能买到就做扣rou给你们吃。”

庄清梵眼神亮了亮,“要调料吗?”

姜棉想了想道:“不用了,我这之前还有一些存货。”

姜棉想做的扣rou,用的是她上辈子老家的做法。

她上辈子跑过不少地方,也吃过其他地方做的五花rou。不过觉得最够味的,还是自己老家的做法。

凡是有扣rou出现的,必定是在宴席上。

平常时候,一般人家很少做这个,就算是后来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顿顿不缺rou,过年过节都没几个人做。

因为实在太麻烦了。

而且扣rou的味道的好坏,很关键的一部分就是香料。

很多人都觉得小时候的东西好吃。

其实并不是因为小时候没得吃,而是有些东西确实是那时候的味道才正,才香。

◎最新评论:

大大加油

撒花花

撒花

加油

大丰收

-完-

第41章 野蜜蜂 ·

[  姜棉上辈子回老家承包土地的那几年,吃过不少酒席。

感觉就]

姜棉上辈子回老家承包土地的那几年,吃过不少酒席。

感觉就是酒席的菜式越来越多,但有些菜式的味道却大不如前了。

现在老家就算办酒席也是承包给专门做酒席的人。

虽然是专门做的,但不一定专业,菜品也不一定好吃。

失望了好几次之后,姜棉借着家里翻盖厨房的机会,提上礼品,去找村里以前是乡村酒席大厨师的九伯。

九伯跟姜棉是同宗,还没有出五服。

九伯听到姜棉是来请教扣rou的做法,倒很爽快,同意教她。同时也告诉她,现在酒席上的扣rou之所以没有以前的味道,除了功夫不够之外,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在香料上。

然后九伯就带她去买香料。

买香料的铺子在镇上。

不过铺子外头摆出来的却没有一样是香料,全是一些农副产品以及杂货。

九伯告诉她说,纯做香料没办法养家糊口。而且老板卖的香料虽然比别人的味道正宗,但比别人的贵,现在很多承包酒席的人,不愿意在香料上多出钱,这老板的香料都不摆出来的。只有熟人才会来找他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