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枝偶尔也会听见一些传闻,说慕留和一个同班女孩走得很近。
听的人反驳道:“他们那个班常年就十个人上课,连学校都不来,怎么走得近?”
说的人理由充足,“就是在校外走得近啊,正好一起去留学。”
杨枝仿佛回到了高一的开学典礼,慕留又变成了那个活在别人嘴里的人,他站得远,她一点也不认识,只知道他的名字是哪两个字。
高三是八仙过海的一年,因为太痛苦,杨枝同样记忆不深。
她记得江珠参加了清华的自招,拿到了六十分的降分录取,从此安心地折磨她和陈琢。
常乐乐花重金请家教一对一,成绩居然真的有了一点起色,从五百九十名进步到五百八十名。陈琢每天学到凌晨一两点,成绩在一百名徘徊。
而杨枝突然就从年级前五十考到了前三十。
在杨枝水深火热准备一诊的时候,她又听到了有关慕留的消息。
十二月份,十五班的同学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录取通知,因为有慕留和宋乔凌,所以这一届的申请结果格外出色。
陈琢跟杨枝说了七八个校名,每一个都如雷贯耳,可是里面没有哈佛。
慕留唯独被他最想去的学校延迟决定。
再后来,听说他选了麻省理工,学了什么专业,杨枝并不清楚。
杨枝的高考考场就在一中,考试在即,她把宿舍清空,又住回了小姨家。
妈妈特地从西郊过来陪考,而爸爸也没有在看摊,他不来市里,是因为没有他住的地方,只能待在家里哆哆嗦嗦。
为了让杨枝舒舒服服地考试,妈妈和小姨挤在一张床上,把一整个卧室都留给了杨枝,就像她的高一。
高考的前一晚,杨枝把自己的各类证件和文具放进文件袋里,确认无误之后,她往里面塞了两颗薄荷糖。
她心平气和地在床上躺下,最后看了一次手机。
没有新消息。
事实上,他们已经将近两年没联系过了。
毕业典礼在高考结束的三天之后,杨枝穿上了一中的正装校服,白色衬衣,蓝色格子裙,深蓝色的西装外套拎在手上,因为不穿外套更好看。
杨枝坐在黑压压的礼堂里,身旁的陈琢举着昨天刚买的相机冲江珠一通拍,江珠正站在台上发言,她是她们的优秀学生代表,是学校的骄傲。
从开始到结束,杨枝没看见慕留。
杨枝随着同班同学回到教室,赵老师早已站在讲台等候。
见学生都到齐了,她才开口说道:“毕业了,最后跟大家说几句吧,高考不是你们人生里最重要的事,只能说是你们这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事,现在你们要到下一个阶段了,以后的路怎么样,得看你们自己怎么走,我祝大家前程似锦,但是,山一程水一程嘛,我就陪你们走到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