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m丧妻又丧子的老头彻底疯了, 本来就喜欢杀人的朱元璋这个时候更是杀疯了。
emem而且他并没有继续在自己的儿子之中寻找合适的继承人, 反而是在儿子的儿子中找了。
emem也就是皇太孙朱允炆。】
emem朱允炆?
emem朱元璋愣了一下,想起了自己那个小孙子。
emem他现在才刚出生没多久, 现在还看不出来什么。
emem而且他前面还有一个兄长呢,怎么会是他来继承皇位呢?
emem【因为在给朱标培养班底的时候,朱元璋不遗余力,
emem所以在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就有些头大了。
emem这里就单独提一下开国元勋蓝玉吧。
emem蓝玉是开国元勋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 也是明朝开国名将。
emem而常遇春的女儿便是朱标的元妃。
emem可以说是将这两个开国大将都组建成朱标的班底了,对朱标的用心程度可想而知。
emem但是朱标可以压制的住这帮老人, 朱允炆就不行了。】
emem【朱允炆并非是常氏所出,常氏所出的朱标长子朱雄英于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薨逝, 尚未得到册封,比他爹朱标死的还早。
emem死后,以皇嫡长孙视皇子,追封虞王,谥号为“怀”。
emem所以蓝玉就与朱允炆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而朱允炆那个时候还小,也根本不像自己成熟稳重的父亲一样能够压制群臣。
emem再加上蓝玉自恃有功,骄横跋扈,连朱元璋的面子都时常不买,更何况是和他毫无血缘关系朱允炆呢?
emem于是朱元璋便再次大开杀戒,开始了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
emem【蓝玉案启发的借口是蓝玉谋反,后人根据当时种种情况总结了一下蓝玉会谋反的原因:
emem第一,蓝玉当时身为总兵,掌天下之兵权,有造反的实力,很多时候皇帝看的并不是你想不想谋反,而是你有没有谋反的实力;
emem第二,当时朱元璋已身患重病,《逆臣录》中好些人的供词均提到朱元璋“病缠身”,太子朱标也刚去世不久,太孙朱允炆年纪尚小,这些都为蓝玉谋反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emem第三,蓝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惯战之士,“征南征北”的,许多府军诸卫的头目积极参与蓝玉谋反的活动;
emem第四,靖宁侯叶升是蓝玉的姻亲,他被朱元璋所杀,使蓝玉也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感觉,这大概是促成蓝玉谋反的最有利的证据。】
emem【当然,虽然有这些证据,也不能证明蓝玉确实是谋反了。
emem吕景琳先生在《蓝玉党案考》一文中详细分析了这个问题,这里引用一下他的观点:
emem第一,蓝玉并未招供;
emem第二,谋反时间的众说纷纭;
emem第三,胡编乱造的胡惟庸李善长故事;
emem第四,凉国公府的门庭若市;
emem第五,具体谋反日期露出了马脚。
emem所以总的下来,是蓝玉并没有谋反。】
emem朱元璋:“?”
emem这还不算谋反?
emem这就差谋反了!
emem【当然了,按照蓝玉那种嚣张的样子,要是给他时间长点,那谋反的可能性很大。
emem因为他的动机实在是很充分了。
emem之所以他没有从动机转到动作,并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朱元璋太有先见之明了,掐断了他所有的可能性。
emem再加上朱元璋要为自己不是为常氏所出的孙子朱允炆铺路,蓝玉就更是非死不可了。
emem所以说,蓝玉死的并不冤枉。
emem只是这一案之所以被称为明初四大案,是因为其牵连太广泛了。】
emem【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
emem下狱刑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emem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
emem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
emem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emem【最后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emem谋反的罪名一般都是凌迟处死的,这次朱元璋还特别“大发慈悲”了,宽大处理:碎剐改成剥皮。】
emem众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