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父,“那是进入严冬之后,且有的鸡冬天也会下蛋。” 顾母给孵的这一窝小鸡,有十五个。 都养活的话,有十五只小鸡了。 鸡蛋鸡rou都不缺了。 “咱们好好养。”冯父跟冯母说。 冯母点头,“肯定好好养。”又道,“明后天咱们后院菜园子拾掇出来,然后种上菜。” “行。” 用的农具家里都有,他们现在的住的家,跟村民家里没啥区别,该有的都有。 蒙省这边种地在五月份左右,开春刨完地里的苞米根又撒上各种粪再翻地,时间也差不多来到了五月份。 接着种地就行了。 种完地,大伙可以休息个十天半个月,等苞米长出来。 顾母不下地,苏荷就闲,带着俩宝去顾二姐家串门。 她以前不爱串门来着,可自从串了几次门后,感觉这种到处溜达跟人唠嗑,挺不错的。 尤其是跟顾二姐唠嗑,听她讲村里的人八卦,跟别人聊天,他们还不告诉她,因为不是很熟。 这天去顾二姐家,发现家里还有其他人在。 有个婶子,苏荷有印象,但是叫不出名字。 但对方记得她,“苏老师溜达呢。” 苏荷笑着点头,“闲着无聊,串串门。” “她俩都这么大了,小孩子长得可真快。”那婶子过去拉了拉俩宝的手。 长意长安现在是个大娃娃了,四岁半。 顾二姐过来说了一下,“你有才叔她二婶,叫李婶子就行。” 有才叔,说的是大队长赵有才。 “苏老师不出门,不认识也正常。”李婶子笑道。 顾二姐,“嫁过来时间也短,时间长了都认识了。” 几人聊了几句,顾二姐等着李婶子说来意。 这婶子跟她弟妹一样不怎么串门的。 怎么今天来她们家了。 “云彩你家几个孩子呢?”李婶子问。 顾二姐,“出去玩去了。” 乡下的孩子,下河摸鱼,上山捡蘑菇,反正随便野。 “云彩,你家老大有十七八岁了吧。”李婶子问。 一旁苏荷听出了来意,这婶子莫不是说亲来了。 顾二姐点头,“十七了,过年就十八了。” 听闻李婶子笑道,“哎呦,这都大姑娘了啊。” 顾二姐笑笑说接话,她也感觉出这李婶子的来意了。 李婶子,“云彩,是这样的,我娘家有个侄子,今年20了,也不小了他爹娘就说让我这个当姑的帮忙看看。” “我就想到了你家明月,我那天看她在地干活,这姑娘长得俊,又勤快。” “我那侄儿长相方面也不差,浓眉大眼的,干活更不用说,可勤快了。” “家庭条件也挺好的,他父母单独给盖了一间房,以后不用跟公婆住。” “我寻思过来问问你,你家明月有定亲的没?没有的话,让俩孩子见见。”李婶子把来意说了。 说实话,对于李婶子这话,顾二姐没有意外。 以前明月上学,问的人少,后来学校停课,她下地干活,明月跟在她后面干,那打听的人可不少。 真是姑娘大了留不住。 顾二姐道,“李婶子,我家明月以后还要上学,这说亲还早了。” 李婶子惊讶,“还打算给读啊,明月现在上初中了吧?” 顾二姐点头,“初一毕业了,开学就读初二了。” 李婶子 ,“姑娘家家其实也不用读那么多书,认字就行。” “婶子,你这话就不对了,现在是新中国,新社会,不是以前那个封建社会了,不允许女孩子读书。” “现在只要咱们当父母的有条件,别管姑娘儿子,一律都送去读书,多读书眼界才能开阔。” “不然跟她们父母辈一样,结婚生子,围着锅灶围着孩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下地干活?” “像我二姐他们小时候,那是没条件没机会读,而现在有机会了还要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吗?” “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都说过了,我们妇女能顶半边天,婶子你那旧思想得改改。” 苏荷没忍住,这李婶子要是不说“女孩不用读那么多书”这话,她不一定会开口怼。 真是烦死这句话了,别管男孩女孩,是人她都得读书。 不读书当文盲吗?被人骗了都不知道。 像她mama这种生活在那个战乱年代的人都努力读书认字呢,这个时代怎么就不需要了。 以后的社会更需要读书,更需要有文化。 不然等老了,书里说的那个手机都不会使用 。 李婶子没想到自己一句话,这苏老师反应那么大,她笑道,“是,苏老师说的对。” “不过苏老师,我是觉得咱们村里人读书除非读的特别好,像你三哥一样当大学生,不然差不多小学毕业就行,男孩女孩都一样,让他们认字就行了。” “这毕竟城里的工作也不好找,读再多的书回来还是种地。” 苏荷觉得这李婶子油盐不进,“婶子你这话说的太绝对了。” “不说别的村,就他们向阳村,有初中文凭的才几人?” “二叔家金柱算一个,读了初中没毕业,但人家不进厂里工作了?” “还有就是顾二姐家的明月,大队长书记家孩子。” “就这几个孩子,其他孩子小学都没毕业,小学都没学好,要么没送去。” 你让孩子初中都没读过,凭什么说读书没用,读再多书还是回来种地呢 。 苏荷现在想起来了,书里明月那个出轨的老公好像就姓李,说不准就李婶子那个侄儿。 李婶子感觉这苏老师太咄咄逼人了,完全不尊重长辈,她道,“现在想读书,都没地读,学校都不开学了。” 苏荷,“这只是暂时的,学校早晚会复课。” 李婶子,“上面来通知了?” 苏荷说了模棱两可的答案,“有那个消息。” 李婶子,“那行。” 不过学校复不复课,跟他们没关系,她家也没有孩子上学。 哼,她就是觉得读书没用,尤其是女娃娃,读再多书她能咋的,上天吗?还不是一样嫁人生孩子。 还不如早点嫁了。 像苏老师三哥似的考大学的能有几个。 也就王二虎顾云彩这两口子傻,三个闺女都送去读书了。 她起身,“家里还有点事,我就先回了。” 顾二姐起身送她,“有空来啊。” 完后进来问苏荷,“弟妹,学校那边有消息吗?啥时候复课?” 苏荷,“听说今年下半年有可能会复课,快了快了,不是今年就是明年。” “二姐,你可不能把明月她们那么早嫁人了。” “二姐,你信我的,读书有用。” 顾二姐笑道,“怎么会,二姐信你,读书怎么会没用,我要没上那几年学,现在男女厕所都分不清呢。” 她信,她当然知道读书有用,孩子们只要愿意读,她们两口子都能供出来。 苏荷点点头,她对顾二姐很放心,书里她就把老三晓梅供到高中毕业。 后来老三不是考了大学。 不过她这会儿是真感觉到了,女大不中留,明月才十七,都没成年,就有人说亲了。 听顾二姐的意思,这还不是第一个。 也是在农村,男女父母同意十六,十七岁结婚的大有人在。 顾二姐四个孩子,长的都不差,尤其是明月这丫头,圆脸杏眼,个子又高,妥妥一个村花,村里有不少小伙子喜欢呢。 她想可得叮嘱一下明月,可别谈对象了。 说曹cao曹cao到。 苏荷正想着呢,几个孩子拎个木桶进来了,几个孩子浑身都是泥。 一见她在,几个孩子喊,“舅妈。” 小红军更是伸手就要过来抱,被他大姐从后领子拎着离开了,“你身上脏兮兮的,弄脏舅妈衣服。” 苏荷,“你们去滚泥巴了?咋弄的都是泥。” 不只是小红军,就连老大明月身上也都是泥。